|
|
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盛大啟幕,三棱鏡聯展引領當代藝術新風尚十五年前的2009年9月28日,在這個曾經誕生了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制高點的大唐長安,這個曾經產生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化自覺的古都西安,誕生了第一個現代理念的美術館——西安美術館。從此,西安人有了自己觀察世界藝術的窗口,西安美術館按照“繼承傳統、立足當代”的辦館理念,以建立中國文化城市樣板為目標,給十三朝古都增添了現當代藝術的氛圍。傳統與當代的相融交織,構建了西安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城市版圖上的重要一極。 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時間于2024年12月28日開始,將持續到2025年6月28日。館慶系列活動包含三棱鏡——侯拙吾、郭志剛、王風華當代藝術聯展、她和她的城——凱瑟琳·格菲勒個展、一段意大利攝影史話——尼諾·米廖禮攝影展、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文獻展、西安青年當代藝術展、西安當代水墨邀請展、西安美術館發展論壇、西安當代藝術研討會、文化西安論壇。 2025年1月20日晚上六點,“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藝術之夜”在西安美術館1號廳舉辦。陜西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高中印;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當代藝術家方力鈞;批評家、策展人劉淳;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彭德;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藝術家武小川;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朱盡暉教授分別致辭,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衛星電視中心主播部主任李和平主持藝術之夜活動。
陜西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高中印致辭
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致辭
當代藝術家方力鈞致辭
批評家、策展人劉淳致辭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彭德致辭
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藝術家武小川致辭
西安美術學院院長 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朱盡暉教授致辭
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衛星電視中心主播部主任 李和平主持藝術之夜
藝術之夜活動現場 當日下午三點半,“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當代藝術邀請展:三棱鏡——侯拙吾、郭志剛、王風華當代藝術聯展”開幕式在西安美術館隆重舉行,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與業內人士的關注。 展覽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劉克成先生主持,發言嘉賓: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彭德;藝術學博士、著名藝術批評家、獨立策展人、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朱其;當代水墨藝術家、文化學者、中國古典書畫收藏家、鑒賞家侯拙吾;西安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教授、當代藝術家郭志剛;西安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副教授、油畫家王風華先生;策展人楊墨白女士。
開幕合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導 劉克成主持開幕儀式
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開幕致辭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博導彭德致辭
藝術學博士、著名藝術批評家 獨立策展人、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研究員朱其致辭
當代水墨藝術家、文化學者、 中國古典書畫收藏家、鑒賞家侯拙吾講話
西安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教授 當代藝術家郭志剛講話
西安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系副教授、油畫家王風華先生講話
策展人楊墨白女士致辭 “三棱鏡”聯展映照藝術新探索——西安美術館館長、參展藝術家及策展人專訪 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啟幕藝術新篇章,共繪文化新藍圖 隨著西安美術館步入其輝煌的第十五個年頭,一場旨在連接過去與未來、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藝術盛宴悄然拉開序幕。同時,吸引了眾多業界人士的關注及藝術愛好者的目光。小編有幸專訪到了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參展藝術家侯拙吾、郭志剛、王風華和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楊墨白,就本次展覽及其藝術探索進行了深入交流。
西安美術館館長楊超 西安美術館楊超館長表示:西安美術館15周年,我們為市民朋友們準備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展覽和活動。其中,“三棱鏡——侯拙吾、郭志剛、王風華當代藝術聯展” 作為館慶的重頭戲,已于2024年12月28日開始,將展出至2025年2月26日。此外,還有她和她的城——凱瑟琳·格菲勒個展、一段意大利攝影史話——尼諾·米廖禮攝影展、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文獻展、西安青年當代藝術展等活動陸續亮相,為觀眾朋友們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 同時,楊超館長還強調,西安美術館始終秉持“美術館是人民的美術館”的理念,在美術館的大廳里特設了留言柱邀請觀眾留言交流,這不僅是收集民眾心聲的橋梁,更是美術館與公眾情感聯結的象征。美術館不僅是藝術的展示空間,更是提升公眾審美素養、塑造城市文化氣質的重要平臺。他鼓勵市民將走進美術館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特別是年輕人和家庭應常來參觀,因為美術館的教育意義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無法替代的。 最后楊超館長表示,西安美術館全體同仁將以最飽滿的熱情與專業精神,迎接每一位參觀者。他誠摯邀請市民朋友們來到西安美術館,積極參與各項美術館的活動,欣賞文化藝術之美。
藝術家侯拙吾 藝術家侯拙吾表示:他非常榮幸能參與到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展覽。他與西安美術館頗有淵源,早在2016年就舉辦過他的大型個展“艮岳記”,美術館的每一次重要群展他也都未曾缺席。這一次,雖然是以三人展的形式呈現,但在藝術家侯拙吾的內心卻將其視為一次完整的個展,傾注了極大的心血與熱情。這次展覽展出了他的八九十幅作品,這個數量對他本人來說也是非常大的。 在談到自己的藝術探索時,侯拙吾坦言:“近年來,我或許有些‘用力過度’,但這正是我對藝術語言和技法進行深度錘煉與嘗試的體現。我之前的作品更注重表達與表述,而現在,隨著中國當代藝術進入某種調整階段,我也在尋找自己的新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側重于對語言和技法的探索,試圖在作品中呈現一種碎片化的、多樣化的文化特質。”
侯拙吾 《致一場史詩級的邂逅輿災難》95×132cm 水墨綜合材料 2024 此次展覽中,侯拙吾的作品不僅包含了傳統的繪畫元素,還大膽融入了AI創作的作品。“我將AI創作的作品與繪畫混在一起,這種結合呈現了一種文化多元之間的互相干預、共生與相互影響的關系。這也是我現階段重點表達和研究的話題。”侯拙吾表示,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個時代的文化脈搏。
藝術家郭志剛 藝術家郭志剛表示:他此次為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帶來了多幅精心創作的作品,其中,《一面湖水》尤為引人注目。這幅作品由三個部分組成——清冽、恣肆、潺潺,通過油畫材料細膩地描繪了湖面的不同狀態,寓意著知識分子在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境遇下的精神與文化聯系。 郭志剛介紹道:“《一面湖水》是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創作的,它看似平靜,實則折射著波瀾起伏、壯闊不猛烈的精神寓意。我希望通過這幅作品,讓觀眾感受到湖面之下隱藏的力量與深度。”
除了《一面湖水》外,郭志剛的另一幅作品《醒來》也備受關注。郭志剛表示:“《醒來》是我對現代社會中人類精神狀態的一種反思,我希望通過這幅作品,引發觀眾對自我、對社會的深入思考。” 此外,郭志剛還帶來了另一幅重要作品《失眠書》。這幅作品由詩歌和水墨共同組成,旨在表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人群在長期不懈努力下形成的晝夜不息的勞作與疲倦,以及精神狀態的多樣性。 “無論是《失眠書》《一面湖水》還是《醒來》,它們總體都是想表達一種我們人類在今天這樣的世界體系里,如何去尋求未來可能性的一種狀態。這是我繪畫語言的一種表達想法,也是我作為藝術家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郭志剛的作品以其深刻的主題、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技巧,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在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之際,他的參展作品無疑為“三棱鏡”聯展增添了更多的亮點和深度。我們期待未來郭志剛能夠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為觀眾帶來更多的藝術享受和思考。 此次“三棱鏡”聯展,另外一位參展藝術家王風華帶來了大約30件系列作品,這些作品均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明天會是什么樣子”展開。
藝術家王風華 藝術家王風華表示,這個主題源于他對生存環境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我大部分時間住在鄉下,看到的土地、雜草、石頭這些東西給了我很多感觸。”他說,“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各種不確定,尤其是這幾年世界變化的很快,所以我找到了“明天會是什么樣子”這個主題,它能夠與我的心境形成一種對應的關系。”
明天會是什么樣子NO.39 50x61cm 布面油畫 2024年 王風華的作品通過描繪鄉村的自然景象,傳達了他對生命的深刻思考。“有時候看到雜草不斷變化,花開花落,草木一秋,我會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頑強。”他說,“我覺得人的生命跟雜草一樣,但雜草可能比人更頑強,更能應對世界的變化和無常。”這種對生命的感悟和敬畏,貫穿了他的整個系列作品,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滿了深刻的寓意和內涵。
策展人楊墨白 “三棱鏡——侯拙吾、郭志剛、王風華當代藝術聯展”是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活動的開季大展,同時也是一個跨年大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本次“三棱鏡” 當代藝術聯展的策展人楊墨白表示:此次展覽我們選擇侯拙吾、郭志剛、王風華這三位藝術家,主要是基于他們對當代藝術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表達。三位藝術家各自代表了不同的藝術角度,但都融入了中國美學的色彩和浪漫情懷,通過當代藝術的手法進行呈現。 “三棱鏡”聯覽正如其名,象征著三位藝術家如同三棱鏡的三面鏡子,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他們的作品不僅傳遞了藝術家本人的思想,也讓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可以從鏡子的反射中看到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 關于“三棱鏡”的布展,三種氛圍的營造以及動線的設計,都是為了營造一場夢境一般的體驗,在純粹的潛意識驅動下去感受三位藝術家展現的三種作品。遞進式的方法讓觀眾逐步的將感受融匯至現實。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隨著“三棱鏡——侯拙吾、郭志剛、王風華當代藝術聯展”的成功開幕,以及后續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展覽與活動,西安美術館十五周年館慶不僅為市民朋友們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更彰顯了其在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西安美術館,這座承載著歷史與現代交融、傳統與當代對話的藝術殿堂,將繼續以開放的姿態和創新的理念,迎接未來的每一個輝煌時刻,為西安乃至中國的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文 / 烏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