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疆首屆頂級玉雕與珠寶藝術展啟幕,推動中國寶玉石文化走向全球藝術話語體系2025年初秋,新疆首個以“Jade & Jewelry”為核心主題的頂級藝術展——“J·玉藝術周”在烏魯木齊啟動。本次展覽以“Revolution·Revive·Rebuild”(革新·復興·重建)為核心理念,由邱啟敬、樊軍民等中國當代玉雕藝術領軍人物聯合發起,融合頂級藝術呈現、深度學術研討與前沿市場洞察的藝術周;推動東方玉文化進入全球當代藝術視野。
旨在重建東方玉文化黃金時代,呈現當代玉石藝術的極致美學與精神高度,共赴一場關乎藝術尊嚴與行業未來的烏托邦之約! 一、構建多元對話平臺,重塑玉文化的當代價值 “J·玉藝術周”,不僅是新疆地區首次聚焦玉雕藝術與珠寶藝術的學術盛會,更是一次融合展覽、學術論壇、實驗創作單元等多維實踐。活動匯聚了來自中國及海外的17位重要藝術家;展覽匯集國內外難得一見的寶玉石藝術力量,17位大師與藝術家跨越地域、文化和時差聯合展出: 特邀玉雕大師:邱啟敬、樊軍民、崔磊、葛洪、潘驚石、劉東、王一卜、翁祝紅; 特邀珠寶藝術家:熊松濤、翁狄森、馬瑞、孫倩、唯陽、張未、紫晨(Wallis Hong)、張碩&陳曉雯、管管 展出近百件作品,其中多件為全球首展。展覽通過“非遺傳承”“先鋒實驗”“青年藝術裝置”等單元,呈現了玉雕與珠寶藝術從傳統技藝到當代語境的轉型探索。
開幕現場嘉賓合影
論壇現場
發起人邱啟敬與策展人王霏 策展人王霏與江白指出:“我們希望以新疆為起點,推動玉文化從地域性收藏走向國際性話語體系。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次對東方寶玉石文化當代價值的系統性重建。”
現場簽書環節
現場簽書環節
藝術周現場
藝術周現場
藝術周現場 二、在地性與全球視野交織,新疆玉文化迎來新契機 作為玉石資源大區,新疆長期以來是玉文化原料的重要源頭,卻較少參與高端乃至國際藝術話語的構建。本次藝術周特別設置“玉之洞見”論壇,聚焦“在地性與全球視野下的新疆玉文化”,探討如何從地域資源中提煉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語言,推動新疆從“玉料產地”向“文化策源地”轉型。 論壇中,學者與藝術家圍繞“重塑與祛魅”展開討論,試圖超越傳統玉文化中過于符號化、商品化的敘事,轉向理性批判與當代美學建構。邱啟敬的實驗作品《給予》(2025)以和田玉與仿制珠寶并置,探索美與藝術的極限表達;樊軍民的玉雕藝術裝置《無用》(2024)則以黑青玉為材,通過顛覆實用功能的壺形設計,引發對“無用之用”的哲學思考。
藝術周現場
藝術周現場
藝術周現場 三、深度學術論壇,探索行業未來路徑 藝術周同期舉辦三場大師論壇及多場嘉賓演講,涵蓋“歷史與未來:當代玉‘藝’的承啟與轉譯”“工藝的迭變:時代、傳統與工藝”“玉脈新傳:代際對話與技藝未來”等議題。國際珠寶設計師翁狄森、馬瑞、孫倩、張未、管管等分別從中國美學延續、和田玉鑒賞心法、東方意趣、世界首飾、設計讓傳統照鑒未來等角度分享見解,推動玉文化與全球珠寶設計理念交融。 此外,藝術周通過“簽書環節”“藝術種子卡”等互動設計,強化公眾參與,試圖打破玉文化局限于藏家圈層的現狀,培育更廣泛的藝術受眾。 四、設計賦能與文化輸出:中國寶玉石藝術的國際路徑 展覽由參與過釣魚臺與美高梅的Pu Architects團隊打造沉浸式空間,強化玉與珠寶作為“時間容器”的敘事張力。策展團隊表示,希望通過西方寶石與東方玉石的并置對話,以“溫潤對話凌厲,以古老照見先鋒”,在全球化語境中確立中國玉文化的獨特美學坐標。 “J·玉藝術周”不僅是一次區域性藝術活動,更是中國寶玉石文化邁向國際藝術體系的重要嘗試。它標志著玉文化從傳統工藝收藏向當代藝術表達轉型的關鍵節點,也為未來中國寶玉石設計參與全球對話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扎根地域文化的同時,以開放、批判、實驗的姿態,重新定義“玉”在21世紀的藝術價值。 部分作品欣賞:
展覽信息 名稱:J·玉藝術周 時間:2025年9月18-23日 地點:烏魯木齊 主題:Jade & Jewelry 理念:Revolution·Revive·Rebuild 發起人:邱啟敬、樊軍民 策展人:王霏、江白 特邀玉雕大師:邱啟敬、樊軍民、崔磊、葛洪、潘驚石、劉東、王一卜、翁祝紅; 特邀珠寶藝術家:熊松濤、翁狄森、馬瑞、孫倩、唯陽、張未、紫晨(Wallis Hong)、張碩&陳曉雯、管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