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趙于《遠古》照見文明回聲2025年10月25日,藝術家趙趙的個展《遠古》如一卷緩緩鋪開的時間之書,于唐人藝術中心第一空間徐徐啟幕。展覽由崔燦燦策劃,呈現了藝術家最新創作的“遠古”與“天火”系列,引領觀者步入一場無聲卻磅礴的自然敘事。
這不是一次尋常的觀展,而是一次時間的漫游。趙趙以獨特的藝術語言,串聯起自然與人、遠古與當下的隱秘聯系。在戈壁與展廳之間,搭建起一座連通遠古與當下的橋梁。那些來自塔克拉瑪干的沙粒、紅山陶罐上的紋路、盛唐佛像的輪廓,被他輕輕拾起,重新安放于一幅幅畫面之中,讓觀眾在文明的長河中駐足、凝望。
藝術家趙趙 “天火”系列中,趙趙帶著棉花重返荒原。日光穿過凸透鏡,如神的手指,點燃了荒野中的第一簇火。棉花在火焰中舒展、卷曲、化為輕煙,像是回到了它最初的來處。這一刻,物質退去,靈性升起;人退去,天登場。趙趙以最樸素的方式,完成了一場與自然的對話,也完成了一次對現代性的溫柔反問。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廳中央,青石子壘成的臺面靜默如初,枯枝與火坑相伴左右,仿佛剛剛結束一場古老的儀式。墻上,甲骨文中的“火”字如焰苗跳動,另一側的詩句則低語著四時流轉、萬物共生。這里沒有喧囂的解釋,只有凝視與感受。 火,是這次展覽中另一個隱匿的主角。從打火石到建盞,從青銅器到唐朝的“得壹元寶”,趙趙以考古學者般的耐心,將火的文明史輕輕攤開在我們面前。火不僅是工具,是文明,也是意外,是神跡。它塑造我們,也超越我們。 展覽中回蕩著兩種時間:一種是向前奔跑的文明,一種是循環往復的自然。趙趙不選擇任何一方,他只是靜靜地站在那里,站在沙與火之間,站在佛與錢之間,站在確定與未知之間——如同他鏡頭中那個走向落日的人,不問前方是未來還是過去,只是走,直到自身也成為風景。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正如策展人崔燦燦所言,趙趙的作品中始終存在兩種時間:一種是文明的線性時間,一種是自然的循環時間。而在《遠古》中,這兩種時間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詩意的張力,讓人在喧囂的當代,重新聽見遠古的回響。 展覽將持續展出至2025年12月10日。在這片被趙趙稱為“遠古”的時空中,每一位觀眾都將成為時間的旅人,它邀請每一個匆忙的現代人稍作停留,在文明的縫隙中,聽見遠古的風聲。
《天火-中山出游圖》,綜合材料、棉花,175 × 875 cm,2025
《天火-中山出游圖》局部
《天火-唐代建筑》,綜合材料、棉花,100 × 200 cm,2025
《遠古-草木 No.3》,紙本石墨,120 × 308 cm,2023 - 2025
《遠古-沙漠》,紙本石墨 ,300×900 cm,2023 - 2025
《遠古-山 No.2》,紙本石墨,300× 150 cm,2024 - 2025
在戈壁灘上,趙趙借助凸透鏡,點燃“天火”。圖片來源:趙趙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