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放地——黃璜個展”在東京W畫廊正式開幕2025年11月8日,“流放地——黃璜個展”(The Exile—Huang Huang Solo Exhibition)于日本東京澀谷的W畫廊正式開幕。作為藝術家黃璜的首次海外個展,本次展覽亦是其藝術語言在更廣闊文化語境中的延展與生長。展覽由張鈞擔任策展人,李迪任學術主持。
“流放地——黃璜個展”共呈現二十位人物角色,其創作靈感多源自藝術家過往的夢境體驗。作品以一百五十二塊版畫為主要載體,并融合動畫、裝置等多維度的空間展示手法,營造出獨特的視覺氛圍與敘事結構。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藝術家在視覺與心理層面探討個體于流動時代中的精神流放與內在歸屬,構建出一場關于意識與存在的雙重空間對話。
展覽中呈現了包括Feliz、Symbiosis、Mori no Ko在內的二十個角色。每一位人物均擁有鮮明的性格特征,矛盾、敏感、固執等多重情緒在他們身上交織流動,并以片段化敘事的方式向觀者傳達內在的情感張力。其中,Feliz是黃璜在該系列中創作的首個角色,亦是整個敘事體系的起點與情感原點。
鏡影 金屬版畫150mm×150mm×172 歐美亞藝術聯盟紐約分會會長張鈞表示,黃璜的作品以糾結與清澈并存的語言,展現出情緒的流動與生命的張力。通過對物的形態進行解構與重組,藝術家構建出承載人類復雜情緒的視覺容器,打破自然與生物的界限,實現從壓抑到釋放的動態轉譯,提醒觀者:生命并非凝固的標本,而是一種持續流動、富有溫度的存在。 P&M Studio創始人及創意總監Peter Huang認為,黃璜的作品以獨特的線條語言令人印象深刻。這些線條既具節奏感與情緒張力,又保留敘事中的空白與懸念。在展覽《流放地》中,黃璜構建的并非線性敘事,而是一種介于現實與幻想之間的漂浮意識結構,鼓勵觀眾通過感官和情緒的直覺去感受作品。Peter Huang進一步指出,藝術家的創作強調線條的自由流動與對未知的開放性,希望觀者在觀看中主動生成意義,而非被動解讀,其理念可概括為:“不要在一個由期待構成的空間里繼續期待”,這也體現了黃璜對觀看方式的獨特思考。 米米金工作室團隊寄語黃璜此次個展:“人生會做多少次夢?夢境彼此交錯、錯位繁復,難以細數。作為潛意識的投射,總有一部分自我被留在深夜的夢中。我們希望做的,是讓這些片段的生命在現實中得以延續。” 本次展覽以“流放地”為題,寓意夢境中的情感常被隱藏于意識的深處,醒來后似乎被放逐。然而,這些情緒從未真正消散,它們始終存在于內心的精神空間之中。在黃璜的創作中,“直覺力”始終是藝術表達的核心。展覽通過多樣的呈現方式,將這片“流放地”進一步延展,使作品在視覺與情感層面兼具深度與張力。 據悉,此次東京展覽將持續至11月24日。
藝術家黃璜
默片 無聲映畫 動畫179.5mm×248.6mm×8
余白 綜合材料 多種規格×18
織域 綜合材料 多種規格×15
現場互動
黃璜/Huang huang 獨立藝術家1984年生于湖南長沙 現居北京 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表現與抽象藝術高研班 個展不妨,NUOART藝術空間,798藝術區,北京,中國,2017 群展中國表現—青年藝術提名展,上海,中國,2021 對話·城世新見—世博公共藝術作品展暨學術論壇全記錄,上海,中國,2021 青衿計劃2018,正觀美術館,北京,中國,2018 “新時代·青春志”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世紀壇美術館,2018 新青年·當代藝術國際推廣計劃,藝術中國匯紐約展,紐約美國,2018 新青年·當代藝術國際推廣計劃,上海新美美術館,上海中國,2017 新青年·當代藝術國際推廣計劃,藝術中國匯紐約展,紐約美國,2017 多維度·第二回當代藝術邀請展,山水美術館,北京,中國,2017 兩種樣本的烏托邦,旻谷藝術,北京,中國,2012 作品被世博會博物館收藏,20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