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美術博物館療愈性美育人才培訓”成果展示在京舉行
10月15日晚,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央美術學院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承辦的“今夜,來充電;今夜,美術館見!”美術博物館療愈性美育人才培訓項目結業匯報活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成功舉辦。此次活動是該人才培養項目的重要成果展示,通過創新性的藝術療愈體驗,為公眾打造了一場獨具特色的美術館之夜。
開幕嘉賓合影 《美術博物館療愈性美育人才培訓》旨在為美術博物館公共教育部從業者及相關領域學者提供一個全面深入的療愈性藝術項目與美術博物館管理的交叉學科培訓。課程通過整合心理學、藝術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理論與實踐,培養學員在美術館環境中實施療愈性美育項目的能力,以及設計和管理跨學科的療愈性藝術項目的知識與技能,最終促進社會美育的發展。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強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強書記在發言中強調,中央美院始終牢記立德樹人的美育使命。他指出,“藝術即療愈”這一主題深刻揭示了藝術在促進身心健康、實現“以美潤心”方面的獨特價值,并勉勵參與者將今夜感受到的療愈力量傳遞出去,成為“溫暖世界的星星之火”。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于素梅致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長于素梅所長特別指出,今夜的美術館成為了一座“心靈療愈場”,藝術為我們提供了非語言的表達通道,幫助梳理情緒、獲得內在平靜。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黨委書記韓文超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黨委書記韓文超表示,美術館致力于構建開放、自由的空間,其核心使命之一便是發揮獨特的美育功能,讓藝術成為連接公眾、滋養心靈的橋梁。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書記、美術博物館療愈性美育人才培訓項目負責人康俐致辭 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書記、項目負責人康俐介紹到,作為國內首個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療愈性美育人才培訓項目,其學員已成為溫暖的傳遞者。她期待各方共同努力,為美術博物館注入藝術療愈的維度。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一樓大廳,舞動療愈方向的學員以一場《共鳴之舞》拉開了當晚的序幕。表演通過"鏡像—跟隨—情緒"三個層次的遞進呈現,以流動的肢體語言引導觀眾完成了一場沉浸式的身心體驗。
在藝術體驗環節,活動精心設置了兩個“能量充電站”,旨在通過藝術形式為參與者提供心靈滋養與情感釋放的空間。1號能量充電站“色彩回響”工作坊,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蒙藏女子歌舞》為靈感,通過舞動與繪畫長卷共創,引導參與者實現自我表達。
2號能量充電站“時代歡唱”—“誰是許幸之?”沉浸式體驗,則通過三幕沉浸式戲劇,帶領參與者深入了解藝術家許幸之的生平與精神世界,完成跨越時空的情感對話。兩個“能量場”的設置,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層次感,也讓參與者在藝術中獲得心靈的慰藉與成長。
活動最具特色的“水母情緒袋”互動環節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經過藝術化改造的彩色情緒袋在大廳空間內翩然舞動,參與者通過書寫、繪畫等方式將情緒寄托其中,水母情緒袋由空氣吹舞飄動,完成了一場別具深意的情緒疏導儀式。最后,參與者在專業導覽員的帶領下在展廳內自由觀展,帶著被激活的感官與情感重新審視美術館中的藝術作品,為這個特別的夜晚畫上圓滿句號。
作為本次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美術博物館療愈性美育人才培訓”的負責人,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副書記康俐表示,活動的成功不僅展示了項目在美育創新領域的積極探索,更通過多元化藝術形式,有效驗證了藝術在促進公眾心理健康、提升社會情感能力方面的獨特價值,更為美術博物館拓展公共教育功能、推動藝術與療愈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寶貴實踐。“展望未來,我們也將為藝術教育與社會服務貢獻更多力量。為藝術與心靈的對話搭建新平臺,為美育與心理健康領域、社會服務深度的融合發展探索新路徑。”(圖文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