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來書籍實驗室」于雅昌(深圳)藝術中心啟幕:重新喚醒紙本感官的探索之旅
據悉,本次展覽以“實驗室”為核心概念,摒棄傳統書展的靜態展示模式,通過工藝、設計、內容、材質、新技術、特展內容六大板塊,讓觀眾直觀“看見、觸摸、思考”書籍的未來,構建一場關于內容媒介的“創新探索”。 在紙本被屢次宣告“消亡”的時代,未來書籍的形態與價值成為文化領域關注的焦點。10月31日,由雅昌文化集團、雅昌(深圳)藝術中心聯合主辦的「未來書籍實驗室」展覽正式開幕,展覽獲南山區宣傳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大力支持,旨在打破書籍成品形態局限,回歸紙墨工藝、視覺藝術與思想表達的本質,為廣大愛書人打造一場觸覺、視覺與思維交織的書籍文化盛宴。
六大展覽單元 拆解書的“成分”,重構閱讀的形態 【印刷保密局】:工藝,把印刷車間變成“互動實驗室” 該單元以通俗化互動形式,將專業印刷技術轉化為可感知的體驗內容。觀眾可近距離感受油墨香氣、版型差異,了解基礎印刷技術及提升書籍質感的高端工藝,在探索中解鎖書籍“品質升級”的核心密碼,打破印刷行業的專業壁壘。
【千面紙庫】:材質,觸摸紙張的多元形態 作為書籍“基石”的紙張,是本單元的核心展示對象。展覽通過可觸摸的紙樣與書籍陳列,呈現現代工業紙品與傳統手工紙的多樣形態,其中特別展出古籍修復師專用紙——這些承載千年傳統造紙技藝的紙張,不僅是文物修復的關鍵材料,更讓觀眾在觸摸中感受紙纖維紋理與時光沉淀的厚重感。
【見色起意·100本值得被看見的書】:設計,創意成為書籍的“主角” 單元聚焦書籍設計的核心價值,集中展出50本設計精湛的書籍(含“最美的書”獲獎作品)。在這里,設計不再是書籍的“裝飾元素”,而是通過字體、色彩、線條、排版等視覺語言主動傳遞故事,帶動閱讀情緒與節奏,讓文字更具溫度,閱讀成為沉浸式視覺體驗。
【內容酒吧·100本值得被看到的書】:內容,用奇趣思想點燃閱讀熱情 該單元以“奇趣內容”為核心,打破傳統閱讀的枯燥感。展覽涵蓋造型設計類、日本妖怪圖鑒等特色書籍,并設置香港電影、怪力亂神、科學等專題板塊——香港電影系列喚醒經典記憶,科學系列以趣味形式打破“高冷”印象,讓觀眾在多元內容中感受“閱讀的無限可能”。
【互動關卡】:新技術,讓閱讀成為“冒險游戲”、 單元將閱讀與科技、解謎深度融合,匯集多本博物館出版的解密類書籍。觀眾可通過觀察插圖、拼接實體道具、解讀文字線索,甚至借助VR技術破解書中“百年秘密”,使閱讀從“被動接收”轉變為“主動冒險”,重構閱讀的互動屬性。
【特邀呈現】《設計的抽屜》&《蛋志》藝術家迷你書 展覽特別呈現日本主編津田淳子帶領200 +行業專家打造的《設計的抽屜》雜志全套55期(本次為首次完整展出)。該雜志堪稱印刷工藝“專業指南”,通過多層紙張立體圖案、遇光變色特殊油墨等工藝,讓觀眾直觀感受設計與工藝的融合魅力。此外,香港書本藝術家天藍2012年發起的《蛋志》藝術家迷你書也將亮相,以“扭蛋+迷你書”的創新形態,展示手工制書與獨立出版的創意玩法。
多樣延展互動:2場主題沙龍、3場手工坊、1場舊物市集 從思想激蕩到指尖溫度,玩轉書展更多可能 除六大核心版塊之外,本次展覽期間還配備了沙龍、工坊、舊物市集三類活動,邀請觀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深度沉浸于書籍與藝術的世界,將“書展記憶”轉化為可帶走的實物與珍貴體驗。 開幕式當天,舉辦了《未來的未來之書》主題沙龍,由雅昌文化集團市場部王曉天主持,未來書籍實驗室設計師劉小丁、藝術家羅森(《花家地》作者、中央美院Archvoe雜志編輯部前成員)、香港迷你書協會會長黃天盈、雅昌文化集團工藝策劃部經理王免等嘉賓,結合實踐案例,從多視角展望未來書籍在藝術性、文化性、收藏性領域的變革與挑戰,為觀眾搭建書籍藝術文化的認知新維度。
沙龍主持人雅昌文化集團市場部王曉天
未來書籍實驗室設計師劉小丁
香港迷你書協會會長黃天盈
藝術家羅森 (《花家地》作者、中央美院Archvoe雜志編輯部前成員)
雅昌文化集團工藝策劃部經理王免 此外,展覽期間還將開設零基礎友好型手工創作工坊,觀眾可親身感受特殊印制、版畫制作、紙張工藝等手工樂趣;舊物市集則將推動書籍、文創產品的交換與故事分享,讓“書展記憶”轉化為可帶走的實物與溫暖體驗。 這場展覽不是對“未來書籍”的唯一標準答案,而是一次關于紙墨、視覺與思想的大膽探索。10月31日起,歡迎走進雅昌藝術中心影像館,暫時放下電子屏幕,重新觸摸書籍的質感,感受紙本閱讀獨有的溫度與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