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開創中國積墨藝術新華章 來支剛水墨藝術亮相2018北京藝術博覽會即將于8月30日開幕的第21屆北京藝術博覽會,是京城連續成功舉辦屆次最多、歷史最悠久,現當代融合的藝術盛會,中國積墨藝術家來支剛攜最新力作參展,大部分作品是藝術家2017年-2018年新創作的精品。傳承與創新,是來支鋼積墨的首個特點,他將積墨單獨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善于學習與總結前人優點,不僅注重李可染的到大自然里“師造化”的寫生,還尤為注重師古人的技法精髓,因此,他的積墨是技法與藝術的渾然一體。
來支鋼 臺灣寫生系列35x45cm 來支鋼,號云禪,當代中國知名積墨山水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63年生于中國安徽,2001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200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碩士研究生班,2005年進北京畫院“李小可藝術工作室”研修。曾獲中國美術“金彩獎”。現為當代積墨山水畫研究會會長。現居北京、深圳;旅居創作于臺灣、日本等地。他的巨幅作品展示出積墨藝術的厚度、深度與大氣場,他的寫生作品也別有一番生動、細膩、浪漫之意。遠觀觀氣態,近看賞墨韻,觀者徜徉在他作品中亦仙亦凡的世界中,心潮涌動,脈搏撼動,同時也在筆墨的韻律起伏中獲得精神的憩息,靈魂的釋放,養身養心。積墨藝術因其具備的雄渾、博大、厚重的氣質,與崛起中的中國相呼應,與創新的土壤共融同輝。藝術專業人士在來支鋼的畫作中領會到道教的“騰云駕霧”之感,也深深體悟到老子哲學中的“恍兮惚兮”、“大道無形”,這正是積墨的“渾融”感所致——積墨的“渾融”感是容納萬物、乃至無盡無形的精神升華,愈是模糊,愈是博大,以至于深不可測,愈賞愈著迷。
來支剛 小雲道 480x250cm 2013 現在,來支鋼已經被學界公認為繼承李可染山水畫風骨的傳人。中國書畫傳統的本質就是繼承和創新,龔賢創造了線積墨法,黃賓虹創造了點積墨法,李可染創造了面積墨法,來支鋼把三法融為一體展現在自己的山水畫中,可謂黑團團里墨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他在積墨的過程中又強調了線的張力,凸顯了山石的怪和嶙峋,看他的畫,使你倘佯在山水中,使你的心陶冶在自然中,飄蕩在云霧里,若仙若凡,得到了歇息,得到了歸宿。來支鋼的山水畫除了最基本的氣韻生動,從畫面上富有宋人的意象,在傳承李可染先生、賈又福先生的積墨法,不斷創新,進一步學習和提升。經過多年勤奮積累,畫面蒼郁雄渾、磅礴厚重,氣勢恢宏、墨韻華滋,已發展成為當代畫壇最具筆墨特色的一位筆墨大家。
來支鋼 東江帆影120x250cm 2018 賈又福寄語 看來支鋼的作品,有一種爆發力,畫面特有的張力和震撼力,讓人感覺到畫外還有畫,過目不忘。 腕底煙云有萬里齊云之勢,體若飛動,動靜相合。所謂“浴天地之道,發自然精魂”。只有對紙性、筆性、墨性的感悟和訓練達到了心手相應、恰到好處的高度,才會畫出出神入化、有震撼力的巨幅作品、如果沒有對山石的精神關照和對物質的研究,肯定是畫不出來的。 來支鋼是真正把石頭弄明白、搞懂了,石頭的起承轉折非常合理,氣韻清剛而雄渾、生動自然,你們要向來支鋼學習,應該像他一樣先把一樣東西搞明白弄懂,而且是真明白、真懂,如山、石、云、樹等單項一樣一樣搞明白,其他的就容易深入而不會流于概念。
來支鋼 臺灣寫生系列35x45cm 石齊評語“靈魂·墨趣” 來支鋼的藝術有一種中國畫的藝術靈魂所在,他的山水畫比西方的風景畫更為精彩,有多個方面比較領先,功夫扎實,筆墨精到。畫面感受雄渾濃烈,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 來支鋼的寫生本身就是藝術品,他把握取舍,精益求精。特別注重詩情墨趣,表達意境尤為深遠。他善于吸收別人的優點,李可染先生的優點在他的作品當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形成自己的畫派。 他注重傳統又突破傳統,真正的大畫家需要自身的智慧、自身的基因、自身的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別人無可替代。他的畫更像李可染先生,每一張畫都無可挑剔,來支鋼的藝術很全面,雖年輕,但無疑是一個中國山水畫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