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會是現當代藝術市場的拐點嗎 早在2017年拍賣季開始之前,便有市場專家預測今年將是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觸底反彈的一年,畢竟經過漫長的調整期,曾經的泡沫大部分已被擠掉,甚至有些矯枉過正。而這一年里,香港和內地市場此起彼伏的高價接力,以及曾經各行其是的現當代藝術市場價值觀的趨同,則用大量真金白銀為“拐點說”增加了厚重砝碼。 ![]() 2017年,現當代藝術二級市場出現許多重要作品,諸多藏家用真金白銀締造了一個又一個高價,而這似乎預示著新一輪市場行情的來臨 ![]() 圖表1-2011-2017年10家指標拍賣行現當代藝術板塊行情整體走勢圖 (樣本拍賣行:香港蘇富比、佳士得、北京保利、中國嘉德、 北京匡時、保利香港、西泠拍賣、翰海拍賣、誠軒、華藝國際) 通過分析內地和香港地區10家指標拍賣公司的成交數據發現,2017年現當代藝術板塊的成交總額為51.04億元,同比2016年增長了5.69%。其中2017年秋季表現尤其出色,包括香港蘇富比(微博)、佳士得以及中國嘉德在內的多家拍賣公司都在該季取得了近幾年以來的最高單季成交。2017年秋拍10家拍賣公司共取得29.25億元的成交額,為近十年來僅次于2013年秋季的第二峰值。兩地市場用諸多高價和更有針對性的經營策略,勾勒出一條明顯的復蘇曲線。 然而在大藏家、大拍賣行高歌猛進的同時,作為市場基礎的中低端市場、以及新興板塊卻也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在冰與火的交織下,2017年真會如愿成為現當代藝術市場的“拐點”嗎? 價值回歸,早期油畫能扛起市場的大旗嗎? ![]() 圖表2-2017年度現當代藝術高價TOP,榜單統計了2017年超3000萬元成交的23件拍品,標紅為刷新個人拍賣紀錄的成交 作為市場復蘇的號角,高價拍品無疑是最受行業內外關注的焦點。然而與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現當代藝術高價榜中,20世紀早期油畫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席位,顯示出超越當代藝術成為市場主角的潛質。如上圖所示,在2017年23件超3000萬元成交的現當代藝術拍品中,20世紀藝術占19席;而在64件超千萬成交的拍品當中,47件為20世紀藝術。 ![]() 趙無極《29.01.64》2017年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2.026億港元(折合1.724億元) 在高價拍品的構成方面,趙無極無疑是2017年現當代藝術市場風頭最盛的藝術家。其1964年作品《29.09.64》和《29.01.64》不僅在佳士得香港的兩季拍賣中以1.356億元和1.724億元兩度刷新個人記錄,而且全年共有18件作品超千萬元成交,8.56億元的年度成交總額,也創造了個人歷史新高。 ![]() 常玉《白瓶花卉》115x88cm 布面油彩 1931年 成交價:7446萬港元(折合6604.6萬元) 同樣作為20世紀市場票房擔當的常玉和吳冠中,今年各有5件和3件作品超3000萬元成交。其中受益于臺灣歷史博物館“相思巴黎—常玉的藝術”大展的舉辦,常玉的油畫在高端市場中得到了非常熱烈的反響,3.58億元的年度成交額同樣是常玉歷史新高,反映出藏家對20世紀藝術大師作品穩定的購藏信心。 ![]() 朱沅芷《工業之輪在紐約》1932年 成交價:1.0528億港元(折合8387.86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代旅美華裔畫家朱沅芷也在今年取得了大幅度的價格突破,其藝術生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工業之輪在紐約》,于香港蘇富比2017年秋拍中以8738.86萬元成交,創造了朱沅芷個人拍賣最高價紀錄。 相較于香港市場依托20世紀藝術大師們的持續昂揚,大陸地區該板塊在今年發生的變化則表現得更為深刻。2017年秋季,中國嘉德在大陸地區首次呈現了中國二十世紀油畫夜場,這場標桿性的夜場拍賣所選擇的藝術家名單囊括了吳冠中、蘇天賜、吳大羽、丁衍庸、蕭淑芳等老一輩油畫藝術家,多位藝術家在這場拍賣中創造了其個人拍賣的最高價紀錄,熱烈的反響正是近幾年過內早期油畫收藏趨勢的集中體現。 ![]() 蘇天賜《蘇南初春》80x64cm 布面油彩 1980年代 成交價:805萬元 此外,在中國早期油畫重要發生地的杭州和廣州,西泠拍賣和華藝國際也在2017年秋季分別組織了“從國立藝專到中國美院——‘國’‘美’九十年紀念專場”和“廣東美術百年作品”專場,通過地方性美術史線索的梳理,串聯起眾多早期油畫家及作品。其中,吳大羽罕見的50年代轉折期作品《瓶花》在西泠拍賣中以4140萬元成交,大幅刷新了其個人拍賣紀錄;而在華藝國際拍賣中,也有中國西畫第一人李鐵夫的新紀錄誕生。 ![]() 吳大羽《瓶花》60.3x50.3cm 布面油彩 1950年代 成交價:4140萬元 20世紀早期油畫從2005年中國藝術市場興起后在內地就一直廣受關注,但因為市場流通量小、偽作問題以及藝術價值未被廣泛認可等多方面原因,市場一直未有太大的起色。然而在近幾年中國當代藝術進入調整期的微妙時段里,藝術價值更加確定,只待有心人發掘的20世紀早期油畫開始異軍突起。 對此,資深藝術品經紀人伍勁認為,“當代藝術起飛以后,‘二十世紀’就被忽略了,所以當代藝術停頓以后反而給它一個被關注的機會。但‘二十世紀’的被重視也受惠于當代藝術的成長,就是這個餅大了,然后可以分一部分給二十世紀的油畫。” ![]() 圖表-3 7家內地指標拍賣行在中國二十世紀藝術板塊的成交走勢圖 從近5年內地市場20世紀早期油畫的走勢來看,自2014年隨市場整體進入階段性的低谷以后,早期油畫在內地市場的成交額和市場份額一直呈快速上升的趨勢。加之其基礎價格較低、風險性也相對較小的特性,越來越多拍賣行加大了對該板塊的投入。除前文所述的嘉德、西泠和華藝外,北京匡時近幾年每季大拍中也都有早期油畫的專場呈現,保利拍賣系依托吳冠中等早期藝術家的征集資源優勢,屢有優異表現。 隨著板塊規模的逐漸提升,拍賣公司征集要求越來越高,市場也自發地開始了對被忽視的早期油畫家的挖掘。如在2017年創造新紀錄的吳大羽,便是2015年至今最受關注的市場焦點。此外,在2015年數家拍賣行集中舉行過多位早期油畫家的個案專場,包括沙耆、王濟遠、張光宇、李宗津、王肇民等今天市場中耳熟能詳的藝術家,都是在這一階段中逐漸涌現。 ![]() 圖表4-2012-2017年吳大羽成交走勢圖 而當早期油畫家個案的越來越多,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的梳理趨勢也從2017年開始變得愈發明顯。勢象空間創始人李大鈞認為,“客觀上講,從90年代初早期油畫家的價值就不斷被認知,只是前期話語權多掌握在臺灣、香港市場手中……在很長一段時期里,內地對20世紀現代藝術價值的認知已經基本上歸零了,現在被重新發掘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西方藝術市場從來都是一環一環地遞進,從印象派到現代藝術到戰后藝術層層推進,價格是非常合理的,它沒有哪個藝術史的環節被忽視,我們缺的正是這個。” ![]() 李鐵夫《劉思健肖像》92.5x64cm 布面油畫 1943年 成交價:1081萬元 雖然就板塊深度而言, 20世紀早期油畫板塊目前還沒有海外“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那樣的實力,但其潛力有目共睹,在以后的市場中也很可能將是和當代藝術并駕齊驅的重要板塊。不過,由于目前中國學術機構的乏力,如果將美術史構建的話語權過多讓渡到市場手中,也難免會被所謂的“潮流”帶起不理性,長遠來看不確定風險也更高。在資深藝術品經紀人、市場專家李蘇橋看來,“20世紀油畫的歷史梳理其實剛開始,藝術家們的歷史地位相對應的市場地位,影響美術史的藝術品推定,這些藝術市場最擅長的事情,很多事都還沒有分曉。” 哪些當代藝術家引領了市場的“觸底反彈”? 自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進入調整期以來,2008年前后的所謂“當代藝術”被重新定義,其間流行過的板塊如“卡通”、“政治波普”、“新水墨”、“抽象”等大行情都已不在,市場格局依舊在不斷洗牌。但也有部分藝術家能夠歷經調整而屹立不倒,并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構建起新的當代藝術市場格局。 ![]() 圖表-5 2017年當代藝術高價TOP10 通過統計2017年度當代藝術高價TOP10,我們發現了一些熟悉面孔重回榜單。如經典寫實油畫的代表人物陳逸飛,歷經長期的市場沉寂,在2017年嘉德秋拍中,其1993年經典作品《玉堂春暖》以1.495億元的被龍美術館收藏,再度震撼了市場。主張中西融合,并在繪畫技法上獨樹一幟的周春芽,不僅在2017年有兩件作品進入榜單,其熱絡的買氣更被部分市場專家解讀為具有東方精神的當代藝術成為市場新線索的前兆。此外進榜的曾梵志、張曉剛(微博)、羅中立和劉煒等藝術家都是近幾年當代藝術市場的中堅人物。 ![]() 陳逸飛《玉堂春暖》在嘉德秋拍中1.495億元被龍美術館競得,不僅刷新了陳逸飛個人拍賣紀錄,也是2017年內地油畫拍賣的最高價 2017年當代藝術頂端市場極為活躍,各拍賣行的重點拍品大多得到了新老藏家的積極響應,也因此誕生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價。中國嘉德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總經理李艷鋒將這股高端市場的競買熱情總結為“買家對優秀作品的明確共識”。 ![]() 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1996 No.6》在保利香港2017春拍中以10502萬港元(9357.2萬元)售出 而從高價作品的成交地點分布來看,8件作品成交于內地拍賣行的事實,似乎昭示著過去一直由港臺主導的中國油畫市場已被撼動,中國油畫的主流價值觀開始轉向內地。大陸拍賣行在經歷了當代藝術市場持續多年的調整行情里,開始掌握了弱市中的經營之道:一方面著力于成熟藝術家的美術史線索梳理,另一方面將更多精力集中在藝術家早期作品或重要作品的挖掘中,彰顯二級市場的資源優勢和特點。 ![]() 圖表-6 2013年——2017年春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和北京匡時三家拍賣行現當代藝術板塊成交量和成交額走勢圖(數據來源\制圖:雅昌藝術網) 對于北京三家拍賣行的現當代藝術部分而言,今年的行情走勢可謂是跌宕起伏。在市場環境并未有顯著變化,成交量也基本持平的前提下,三家拍賣在春秋兩季卻分別取得了近5年最差和最好的迥異成績。顯而易見,兩季拍賣最大的差異主要集中在于高價市場的表現。 中國嘉德在2017秋季這場高價爭奪戰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在陳逸飛《玉堂春暖》1.495億元成交和周春芽《中國風景》4427.5萬元成交的強勢帶動下,中國嘉德現當代藝術部在今年秋拍共取得了4.5億元的歷史最好成績。北京保利則是在張曉剛、周春芽、常玉及曾梵志等藝術家的高價作品引領下,較春拍總成交額提升了近20%。 ![]() 圖表-7 2017年中國當代藝術家成交總額TOP30 2017年度的當代藝術家成交總額TOP30方面,曾梵志以微弱優勢,力壓周春芽位居榜首,而這也是他連續第五年(2013-2017)蟬聯榜首,顯示了堅實的市場地位。榜單中同樣排名靠前的周春芽(歷年排名為2-2-2-7-2)、張曉剛(排名為10-3-3-4-4)和劉煒(排名為7-4-5-2-5)則均是近五年來第4度進入榜單前5。這四位藝術家經歷了2008年以來的數度行情起伏,依然在香港和內地市場中保持著旺盛的市場活力,堪新一代中堅力量。 ![]() 周春芽1993年《中國風景》在中國嘉德2017年秋拍中以4427.5萬元成交,刷新了其個人拍賣紀錄 此外,2017年表現明顯回暖的藝術家還包括:羅中立(4-6-14-未上榜-5)、劉野(5-14-19-24-7)和王廣義(未上榜-21-27-21-8)。新進入榜單的蕭勤在香港蘇富比兩度刷新紀錄,積淀多年后完成了從量到質的飛躍。 ![]() 羅中立1982年創作的第三幅《春蠶》在中國嘉德春拍中以4945萬元被泰康系競得,刷新了羅中立的最高拍賣紀錄 寫實油畫家在今年表現回勇,陳逸飛、羅中立、艾軒、楊飛云、徐芒耀、冷軍、龐茂琨和陳丹青等8位藝術家都進入成交總榜。對于寫實油畫在今年的回暖表現,中國嘉德油畫部高級業務經理孟祿新表示:“在調整行情中,經典寫實繪畫依然保持著非常深厚的受眾基本,而其中的重要作品更是吸引著大量重要買家的關注,這也是經典油畫的魅力所在。” 藝·凱旋畫廊負責人、資深藝術市場專家李蘭芳認為,2017年秋拍是從2011年以來內地市場最振奮人心的一個季度,她表示:“一直以為2018年市場會好起來,但沒想到在2017年的冬季提前來到。之所以有這樣的爆發行情,一方面是由于市場中涌現了許多好作品,另一方面不論資本市場還是藏家的審美取向都統一到東方美學價值上,這也為市場后續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潛力。” 青年藝術,走出新路還是重蹈覆轍? ![]() 圖表-8 2008-2017年70后藝術家市場成交額及成交量走勢圖 近五年來,出生于70、80年代的藝術家開始在拍賣會中嶄露頭角。這些年輕的藝術家為最具威信的畫廊所支持,其作品的拍賣價格均達到五年前難以想象的價位。但經過一價格快速上漲后,今年的青年藝術板塊顯出疲態,曾經集體出場的 70、80 后藝術家行情在一段時間的沉淀后開始分化。 ![]() 圖表-9 2017年,70后藝術家成交TOP10 從2017年70后青年藝術家單價TOP10來看,今年青年藝術市場的市場名單與往年差別不大,像劉韡、郝量、賈藹力、仇曉飛和陳飛均是從2013年起引領青年藝術熱潮的熱點人物。然而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2017年,甚至近幾年的青年藝術市場在經歷了短暫的高峰期后,已經進入下行調整通道,甚至從今年青年藝術春秋兩季的對比來看,秋季成交額(3258萬元)只有春季(6172萬元)的近一半。而且在全年的成交額、上拍量、成交率等多項數據方面均較去年出現滑落。 ![]() 劉韡《真實的維度No.18》布面油畫 300×150cm;300×200cm;300×150cm 2015年作 成交價:644萬元 北京保利是今年對青年藝術家作品推薦力度最大的拍賣行,不僅憑借“尤倫斯收藏專場”在榜單中獨占5席,還在青年藝術年度成交額和成交量方面分占總量的57.11%和39.34%。這一方面反映了北京保利今年在青年藝術板塊的成績,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其他拍賣行對該板塊投入的減少。 在今年的榜單中,一些前幾年在市場中炙手可熱的人物跌出榜單,但也有一些新人進榜。這在資深藝術品經紀人李蘇橋看來并不值得奇怪:“優勝劣汰是市場的基本原則,這在70、80后這一批藝術家的市場上反映得更加強烈,全世界范圍內都是這樣子。” ![]() 郝量2009年的作品《移用解剖學系列》在北京匡時春拍中以575萬元成交,是2017年40歲以下年輕藝術家作品中的最高單件成交 青年藝術家在市場中的快速起伏,與年輕人身上所伴隨的不確定性相關。這種不確定性一方面源于藝術家持續創作過程中的未知變數;就像一位年輕藏家講到的:“當接下來幾年沒有看到藝術家的進步的時候,再買作品的時候就會開始遲疑,而更可怕的是,更多時候看到的是藝術家的退步。”另一方面則來自市場,其中包含了藝術家與市場的合作程度以及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平衡關系等博弈,需要每個個體自己把握。 ![]() 賈藹力《無題》布面油畫 220×300cm 2007年作 2017年北京榮寶秋拍成交價:448.5萬元 對于跌宕起伏,卻又不乏精彩亮點的2017年現當代藝術市場,保利拍賣現當代藝術部總經理常天鵠總結道:“今秋開啟了大資本追逐重要作品的時代,這給下一輪藝術品融資點著了導火索。通過這些年的努力,藝術品成為吸金渠道已變得平常,什么樣的藝術品才是安全的困擾了很多觀望的人。隨著一件件夯實的成交,大大增加了這一部分人的信心,只有增加年消費藝術品在億元以上的總人數,才會真正到了藝術品的春暖,而這一步正在真實地發生著。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