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醒道——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2025年10月25日下午,“醒道——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在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盛大開幕。 本次展覽是華東師大美術學院繼2019年“風起海上”系列展、2021年“風華海上”校慶展后,學院又一次系統性呈現教師創作成果與教學實力的重要展覽,既是對“創作—教學—研究”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成果檢閱,也彰顯了學院在當代美術領域的探索深度。
展覽匯集了學院老、中、青三代共42位藝術家的100余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新媒體與影像等多種門類,系統展示了美術學院教師在現當代藝術、新媒體與影像藝術、中國繪畫與書法藝術、美術教育與美育等領域的成果。 華東師大美術學院自2017年正式成立以來,確立了“以當代美術教育為核心,以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為兩翼”辦院理念,此次展覽亦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展覽圍繞“醒道”為題,以“創道”“聞道”“參道”“明道”四個價值維度為指引,構建出清晰的觀展脈絡,旨在引領觀眾從技藝賞析走向精神共鳴,從形式感知深入內涵領悟,在移步換景間理解“醒道”的意涵,切身感受華東師大美術學院教師們的藝術思考與追求。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黨委副書記曹友誼,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學校辦公室主任張惠虹參觀展覽,并與參展教師深入交流 。
華東師大黨委書記梅兵參觀展 開幕式
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致辭 王一川表示,此展覽叩擊時代精神、追溯文化根脈,既守傳統筆墨之正又探科技融合之新,生動詮釋“以藝醒道、以道育人”理念。此次是與華東師大美院的館校合作,是優勢互補的深化實踐,既豐富城市文化供給,也推動藝術教育社會化。未來將持續支持高校成果推廣,讓更多優秀作品“走出去”“活起來”,并邀公眾觀展感受藝術魅力與文化溫度。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曹友誼致辭 曹友誼表示,華東師范大學扎根上海、服務全國。在實踐“育人、文明、發展”三大使命,追求“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藝術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是人全面成長的維生素。他表示,展覽作品彰顯了文化自信與“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高校服務社會文化繁榮的生動實踐,更是對新時代文化使命的有力回應。他希望學院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魄力,驅動學科發展,期盼老師們創作出更多承載時代精神、彰顯中國氣派的藝術佳作。
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致辭 丁申陽表示,本次展覽呈現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科技與人文共振的藝術圖景,既是學院多年藝術積淀的集中展示,也是高校藝術教育與城市文化共生共榮的生動實踐。他特別指出學院在書法篆刻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協會將進一步發揮平臺優勢,與學院繼續深化合作,發揮以文化人、以藝通心作用,為上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文化支撐。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丁設致辭 丁設表示,本次展覽中,教師作品既深耕傳統筆墨語言并創造性重構,又敏銳回應新媒體、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彰顯高校藝術力量投身文化建設、助推美育的積極作為。面對科技迭代與全球在地經驗交織的時代,市美協將進一步深化與高校協作,搭建創作與學術平臺,在展覽策劃、研討、育人、公共教育等領域發力,共構上海美術事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致辭 金江波表示,華東師大美術學院作為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重要力量、上海美術教育的核心力量,始終承擔著美術教育先行者與藝術探索者的使命,在一級學科博士點建設與創造性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面對AI時代,他呼吁藝術教育界共同回答時代命題,為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貢獻“上海方案”。
參展藝術家代表、華東師大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系主任王曜發言 王曜表示,作為一名從教三十余年的美院教師,親歷了學院從藝術教育系起步、發展到獨立建院的完整歷程。他表示,面對時代變革,學院積極構建“人工智能+美術教育”實驗室等前沿平臺,探索科技與藝術的深度融合,并始終堅信“創作的核心永遠是人”。本次展覽系統呈現了教師們“回應現實、承創并舉”的藝術探索軌跡,傳遞出對藝術之道的集體追尋與不懈叩問。
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致答謝辭 張曉凌院長在開幕發言中,深情回顧了學院成立八年來的發展歷程。他表示,學院雖建院時間不長,卻在藝術創作、考古、藝術史論、國油版雕、當代藝術探索及書法等多個領域全面開花,在全國形成了獨特影響力。從“風起海上”“風華海上”到本次展覽,學院清晰展現了精神內涵與創作形態持續“向高級進化”的發展路徑。最后,他由衷感謝學校領導、各界同仁和全院師生的支持,并表示將繼續為學院的光輝未來保駕護航。
嘉賓共同啟幕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曹友誼,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協主席丁申陽,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丁設,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上海師范大學常務副院長周朝暉,上海中國畫院黨總支書記、主持工作副院長江鵬,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麒,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黨委書記盧蓓蓉共同為展覽啟幕。
嘉賓合影留念 中國美協分黨組成員、秘書長王平,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上海市美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丁設,上海美協副主席、海派藝術館館長李磊教授,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郁鎮宇,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執行院長金江波,上海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周朝暉,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毛冬華,上海中國畫院黨總支書記、主持工作副院長江鵬,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楊奇,海派藝術館執行館長陳屹,原劉海粟美術館黨總支書記鮑薇華,原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執行院長汪大偉教授,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曹友誼,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劉麒,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黨委書記盧蓓蓉、副院長崔樹強、黨委副書記馮舸,原藝術學院院長周長江、副院長陳心懋,第16屆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輪值主席、中國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劉淳,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當代藝術批評家朱其,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孫津,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尹丹,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洪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學森,原上海美協漆畫藝委會主任、教授翁紀軍,中國美協建筑藝術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教授于幸澤,上海大學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馬琳,中國美協綜合材料藝委會委員、上大美院巖彩工作室主任苗彤,《藝術博物館》編委、高級編輯、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錢曉鳴,上海美術館首席策展人項麗蘋,上海中國畫院畫師季平,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副書記、副主任(主持工作)鐘經緯;上海正好美術館館長王佑珩,藝術家李昌八,王欽,美術學院退休教師尹呈忠、譚根雄、蔡廣斌、趙躍慶、沈也;美術學院院長助理馬俊營,書法系主任張索,美術教育系主任毛毅靜,雕塑與公共藝術系主任王曜,繪畫系主任丁陽;教師朱杰軍、顧欣、李婷、王客、陳明園、陸煜瑋、呂旗彰、國玲、曹麗平、黃翎以及學生代表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由華東師大美術學院副院長鄭文主持。
開幕式當天,來自全國的20余位專家圍繞“AI時代美術與書法學科轉型與當代藝術發展戰略”展開深度研討。 會議聚焦三大核心議題:如何以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體”戰略重塑藝術人才培養范式;如何借技術賦能激活傳統藝術的當代生命力;以及如何以跨學科融合拓展藝術表現的邊界。與會嘉賓陣容多元,既包括藝術理論領域的權威學者、活躍的藝術家,也涵蓋教育一線的學科帶頭人及業界策展人與評論家,共同探尋藝術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回應時代命題的創新路徑。研討會由華東師大美術學院副院長崔樹強主持。
為增進公眾對展覽的理解,開幕式前,美術學院王客、陳明園兩位老師帶領學生開展了線上專業導覽,通過同步講解為廣大觀眾提供專業的觀展引導。 展覽期間,還特別策劃了“二十四節氣版畫拓印”與“錦灰堆扇面”兩場公共教育體驗活動,將高校美育資源轉化為公眾可感可觸的藝術課堂。歡迎公眾關注參與。 “刻印節氣 印跡四季——二十四節氣版畫拓印”
“貓蝶執扇 繁中有序—錦灰堆扇面”
展覽信息
展覽地址 上海美術館(中華藝術宮)17展廳 (上海市浦東新區上南路205號) 展覽時間 2025年10月24日-2025年10月30日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進館) 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支持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 華東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