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長沙最具未來感的藝術地標,一眼看盡丹青百年、一展看清時代創變
一眼丹青百年 一展時代創變 這一眼,你將看到微妙的筆墨暈開了百年的變化; 這一眼,你將看到求變的宗師內心的堅持; 這一眼,你將看到工農兵走進了文人仕女的清雅; 這一眼,你將看到汽車輪船駛向了老樹昏鴉...... 沒錯,2025年盛夏,從長沙最具未來感的藝術地標梅溪湖藝術博物館,你將沉浸于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大體驗,一眼看盡丹青百年,一展看清時代創變。 7月12日,由湖南華揚聯眾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中國對外文化展覽有限公司精心策劃及主辦的"中國美術 百年經典——近現代名家藝術精品展"即將精彩啟幕,為長沙市民及游客奉上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盛宴。展覽以四大單元呈現中國近現代美術的輝煌成就。觀眾將欣賞到任伯年的《三俠圖》、徐悲鴻的《奔馬》、齊白石的《蝦蟹圖》、傅抱石等合作的《虎踞龍盤今勝昔》等名家名作,從吳昌碩的金石氣象到吳冠中的水鄉詩意,從陳師曾的文人傳統到林風眠的彩墨韻......75件百年經典名作串聯起京津畫派、新金陵畫派等流派的藝術探索,生動展現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傳統與變革""河山如畫""人民贊歌""百花齊放"的多元面貌,滿足全齡觀眾的藝術需求。 這不僅是頂流國畫巨作空降長沙,這不僅是宗師真跡零距離親見,這更是中國美術“傳承與創新”的百年盛宴,這更是“新長沙、新文化”的一張新名片。
齊白石《蝦蟹圖》
任伯年《三俠圖》 1880年 螃蟹與奔馬:這條路是世界的 那一刻,任伯年在釘頭鼠尾的游絲中融會西洋的素描,于是紙上走出了拓達的東坡; 那一刻,吳昌碩將金石的刀法融入筆墨,于是墨石松竹開始在一種格外的雄渾中暈染出蒼茫的變化; 那一刻,抗戰如火如荼,徐悲鴻憂心如焚,用濃墨淋漓出心中的奔馬; 那一刻,曾經的鄉野木匠齊白石,正信筆涂出墨葉紅花、螃蟹和蝦...... 中國畫的百年變革,始于微妙的筆墨變化。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受西方文化沖擊影響,中國美術也迎來了變革時期,此時,中國傳統繪畫不得不面對西方藝術和觀念的涌入,而新文化思想也已悄然展開。中國文化的有識之士,從被動逐漸轉換為主動,在美術上各自提出學術主張,去探索一條中國美術的變革創新之路。 而美術的創變,實則亦是中國文化的自強之路,這次展覽所展現的“中國美術百年經典”,正是一幅百年中國文化自強與篳路藍縷的畫卷。 文心與情懷共鳴,筆墨與骨氣共存;螃蟹與奔馬相知,傳統與時代互搏......百年后,他們終于為中國美術闖出新的路,向世人證明——這條路是世界的。 他們終成宗師,成為百年中國新文化的基因、傳承給未來的文華。
徐悲鴻《奔馬》 1947年 仕女工農兵:這一刻是中國的 在火紅的年代,藝匠們持續著自我的更新。題材與技法,都在新的時代極大拓展,山水是中國人世界觀最為直接的體現,但汽車輪船入畫來,究竟是時代的無奈,還是更加壯麗的胸懷?文人仕女變成工農兵的濃墨重彩,難道不是國畫應該延展的題材?從小橋流水到天塹通途,對誠實的藝術家而言,絕非視而不見的變化。 或許只有經過嘗試與反思后的正本清源,才能更懂得只此青綠的色彩;而黃胄的《春蘭》里,仍然散發著人性的光彩,關山月寫的生山水代表作《新開發的公路》,仍然是中國的“基建之詩”、新河山的記錄大片。 傳統的丘壑該如何延綿到當代,不僅是彼時的糾結,更是當下的主題。 但無論如何,這一刻的探索,是中國的。 "中國美術 百年經典"大展,因此回望、因此啟迪、因此重生。
黃胄《春蘭》 宗師與個人:這一眼望見永恒 即使在最喧嘩與動蕩的年代,藝術家們也在孜孜以求地探索著藝術的語言、發掘著個人的風格、表達著真摯的情感。或許這才是對藝術家而言最永恒的存在、最深刻的問題。 于是,在這個巨變的百年,宗師的個人特點無不強悍,齊白石保持著自己純樸的“村氣”與老辣的睿智,潘天壽以指墨作畫、“一味霸悍”,“抱石皴”激發了關山月的《長白飛瀑》,吳冠中黑線留白的水鄉江南,形式洗煉至今仍是中國意境的教科書級模版,而若論萌物有神,誰敢說林風眠《秋》中的萌萌小鳥不是個中老祖? 所以,在"中國美術 百年經典"大展上,你可以一眼看到大時代背景下藝術個體的審美趣味,看清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百花齊放”的生機勃勃與難能可貴。
林風眠《秋》
吳冠中《水鄉》 用藝術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2025,適逢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回望1941年,萬馬齊喑,徐悲鴻在《奔馬圖》畫幅右側瀝血題跋:“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長沙會戰,憂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結果之,企予望之,悲鴻時客檳城”。 可以說徐悲鴻的奔馬系列始于長沙——而在"中國美術 百年經典"大展上,我們將看到徐悲鴻另一幅典型風格的《奔馬》作品,這幅“奔馬”為1947年所作,是徐悲鴻給中國的抗戰勝利的獻禮,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作者意氣風發。 而徐悲鴻另一件作品《喜鵲 松樹》題跋為“孝侯先生雅賞 乙亥夏日悲鴻”,該作品為徐悲鴻贈予抗日將領于學忠的作品,因此這件作品在長沙展出也別具意義。 事實上,所有藝術都是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最好禮物,君不見,蔣兆和的《小孩與鴿子》不正是和平與安康的向往與寄愿?李可染的《牛性純馴時亦強犟》難道不是和平時代才有的幽默與生活?
李可染《牛性純馴時亦強犟》 湖湘文化百年經典,梅溪湖別樣體驗 從長沙回望,"中國美術 百年經典"大展自有座落湖湘的巧思。 齊白石不僅是湖南的,更是世界的;啟發了齊白石“衰年變法”求新意的陳師曾同是湖南人,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傳統文人山水畫中的松弛;而徐悲鴻是齊白石的知交,本次展覽也展出了一件見證和象征二人君子之交的作品《梅竹》。這件作品是徐悲鴻與齊白石合作,徐悲鴻畫竹、齊白石補梅,齊白石的梅花明顯在畫中放低了姿態,表達了齊白石對徐悲鴻知遇之恩的敬意。而梅竹同為花中君子,顯然,以梅竹為題合作,也暗合了二人的君子情誼。 在"中國美術 百年經典"大展,你還可以在宋文治的紅色經典《景崗山八角樓》中尋找八角樓的燈光,又或者亞明在《湘江秋曉》前感受1978年改革開放初始時的湘江氣息和今天有何不同?
亞明《湘江秋曉》 1978年 而這一切又奇妙地坐落于長沙藝術新地標梅溪湖藝術博物館,扎哈·哈迪流線型的未來主義設計,愈發襯托出中國美術百年的人文底蘊,來這里打卡,不是為了網紅的姿態,而是為了一眼百年,一眼未來。 時間已經到了AI時代的今天,時代的主題,已經從尋求文化自強的篳路藍縷,抵達了塑造文化自信新征程,用“科技+文化”創造全新的情緒價值與人文體驗,正是湖南華揚聯眾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的長期理念:以長沙為新起點,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 向中國引進世界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