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勝似春光” 鐘劍秋個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2023年11月18日下午14點,由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勝似春光”鐘劍秋個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本次展覽由鄭光旭先生擔任策展人,孫景波先生擔任學術主持。展出了藝術家鐘劍秋20年來在黃河沿岸創作的部分代表性作品,有風景、人物、農舍等,全面展示了他的藝術成果和創作風格。
開幕式上,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安遠遠宣讀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致辭,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先生、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黨總支書記刁婷婷女士先后致辭,藝術家鐘劍秋先生致答謝辭。 出席開幕式的嘉賓有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外交部原副部長程國平、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奚靜之、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安遠遠、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黨委書記喻劍南、北京大學黨委原副書記、原常務副校長郝斌、 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歐美部主任汪劍銳 、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主任吳丹娜、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及夫人張明偉、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及夫人芃芃、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原主編王仲、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黨總支書記刁婷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包林以及藝術家代表等。 黃河之水天上來,幾千年間,華夏兒女因黃河的浸潤涵養而生生不息。黃河沿線,成為鐘劍秋創作的重頭戲。教學之余的創作,時斷時續,于今已近二十個年頭,黃河流經中國的九個省份,每個省份都留下了鐘劍秋的足跡。黃河吸引了鐘劍秋,成為了鐘劍秋的精神家園。在這次展覽中,我們看到了鐘劍秋先生對黃河的深情與熱愛。他的畫作既表現了黃河的磅礴氣勢,又體現了黃河流域的細膩情感和人文精神。
開幕式現場中國美術館黨委書記安遠遠宣讀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先生的致辭: 沿著黃河走,沿著黃河畫,這已經成為鐘劍秋多年來的寫生創作方式。他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腳去丈量大自然的無限,堅守現場寫生的創作道路。在這次畫展中,參觀者可以欣賞到鐘劍秋多年來寫生創作的油畫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展現出鐘劍秋對生命對自然的熱愛以及對藝術的獨特追求。他用現實主義的寫實油畫語言技巧以及外光色彩的巧妙運用,傳達出他對世界的觀察和感受。 鐘劍秋是一位年輕的藝術家,他相信只有真正肯下苦功夫,鍥而不舍追求與研究,才能創造出感動人心的一部作品。參觀者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與大自然的親近和交流,他用畫筆把大自然中瞬息萬變的外光捕捉下來,讓他們躍然于畫布上,展現出生動的色彩和豐富的空間關系。這些作品不僅是對外光的再現,更是應加內心世界與外界對話的載體,讓我們一起通過這次畫展與鐘劍秋一同感受藝術的魅力,展望美好的未來。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先生在致辭中談到: 鐘劍秋沿著黃河走,大河上下20多年來,他在每年的寒假都會自己開車到黃河邊,在零下20多度的氣溫下,支起畫架,站在山頭上,不管寒風凜冽還是下著大雪,他站在那里屹立不動,從早畫到晚,有小畫,也有八九米的大畫。他從俄羅斯的彼得堡走到中國的黃河流域,不避嚴寒、不避酷暑,每年都跑到黃河邊寫生,一畫就是20年。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雖然只是鐘劍秋眾多藝術創作中的一小部分代表作品,但是已經足夠感人了。 毛主席當年在延安的那段時間,在黃河邊寫下《沁園春雪》,長江內外,大河上下,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我覺得這英雄當中包括像鐘劍秋這樣的年輕人,在我們畫家群體中,在這一代年輕人當中,在中央美術學院年輕教師隊伍當中,有這樣勤奮的,吃苦的,堅持跟自己的祖國山河密切結合的年輕人,應該是我們很多同行學習的典范。同時,也展現出了年輕一代藝術家的擔當和情懷。
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黨總支書記刁婷婷女士在致辭中表示: 本次畫展全景展現了鐘劍秋老師艱苦卓絕的藝術實踐和堅韌不拔的創作過程,以純粹的感受面對繪畫,以質樸的態度面對生活。這是藝術家用畫筆講好中國故事,用畫筆描繪偉大時代的具體節奏。 鐘老師是一個非常勤奮的藝術家,他從源頭上獲取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在現場發揮自己的觀察和體驗,表現出的熱烈與激情,全部來源于他對生活的真摯熱愛,對繪畫的情有獨鐘。 本次展覽鮮明爽朗,氣度恢宏,有著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勝似春光。鐘老師的畫作是比春天的光景更壯美,比春天的氣息更醉人。作為中央美術學院附中的專業教師,他在教學工作中20余年如一日,敬業、專注,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用心體會,同時積極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思維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審美感知能力。他是附中優秀教師的杰出代表。
藝術家鐘劍秋先生在致答謝詞中表示: 在這個重要的時刻,能和各位相聚在中國美術館,我衷心的感謝每一位出席這次畫展的嘉賓和朋友,你們的到來給我的畫展增添了更多的精彩,也為我注入了更多的力量和活力。同時,我也感謝支持我創作的家人,沒有他們的支持,我無法走到今天的這個舞臺,感謝你們。 多年來,我一直致力于對外光寫生進行深入的觀察思考和研究,通過油畫的繪畫語言方式表現出來的,這其中的每一幅作品,無論大小都是我翻山越嶺,爬山涉水對景物現場寫生記錄的。外光色彩作為繪畫藝術視覺效果的關鍵要素之一,對油畫的藝術創作來說,是一個非常復雜而又充滿挑戰的課題。豐富的外光色彩的變化,需要畫家以獨特的視角、技巧來捕捉和表現。 這次畫展的作品算是我獻給老師們和朋友們的一份答卷。我希望通過我對外光寫生的繪畫語言的研究,向大家展示外光色彩在油畫中的表現形式、理論思想和藝術的實踐。希望大家通過這次作品能夠感受到外光繪畫帶來的獨特表現力,領略大自然新鮮的活力和氣息。 另外,我還要感謝此次活動的組織方中國美術館和我的學校,他們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幫助,同時我也得感謝我的策展人鄭光旭教授,他對我這次的展覽也是出了很多力,做了很多學術上的支持,再次感謝大家。 在展覽現場,觀眾們紛紛駐足欣賞鐘劍秋先生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得以一窺他藝術生涯的心路歷程。他的作品既是他個人情感的表達,也是他對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開幕式結束后,在中國美術館7樓學術報告廳召開了“外光寫生繪畫語言研究”座談會。來自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奚靜之、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原主編王仲、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及藝術家代表等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座談會。座談會圍繞鐘劍秋對外光寫生繪畫的創作及探索等方面展開,系統的梳理了鐘劍秋的創作之路及繪畫風格。研討會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孫景波主持。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鐘劍秋等年輕畫家們的作品無疑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他們用自己的藝術實踐和創作成果,為中國美術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據悉,本次展覽于2023年11月10日展至11月21日。
展覽現場 攝影/烏藍
部分鐘劍秋藝術作品欣賞:
展覽信息: “勝似春光”鐘劍秋個展 策展人:鄭光旭 學術主持:孫景波 藝術家:鐘劍秋 主辦方: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 開幕時間:2023年11月18日 下午2:00 展覽時間:2023年11月10日-11月21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館一層6號展廳(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1號)
藝術家鐘劍秋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博士、加拿大藝術創意協會會員,現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2001年畢業于列賓美術學院列赫特工作室,獲油畫碩士; 2002年至今任教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創作方向:現實主義寫實油畫; 2013年大型歷史題材油畫作品《淝水之戰》入選“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2013年入選“青年藝術家海外研修工程”,研修論文及作品發表于《構建美術的國際視野》; 2014年作品《黃河在咆哮》入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題材創作展”; 2014年博士畢業創作《黃土地》完成; 2015年作品《硝煙未盡》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作品展”; 2000年《站立的女人體》素描作品榮獲1999年至2000年度列賓美術學院素描一等獎; 2019年應靳尚誼藝術基金會邀請,赴意大利參加“藝術與自然—意大利寫生、藝術考察、學術交流活動”; 2020年參加“提香繪畫大賽”,參展油畫作品《7月藏族賽馬節》獲得評委會提名優秀獎; 2021年參加“藝術與自然——意大利藝術考察創作匯報展”; 2022年參加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我們曾同窗——中青年油畫家作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