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攝影|“去幻”秦一峰攝影展將在北京光杜影像中心展出
以照相機展開的攝影“去幻” 顧錚 很高興再次有機會就秦一峰的工作再寫幾句,雖然好像我已經寫了不少。但確實,一個優秀藝術家的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的工作可以不斷激發書寫者的新的思考。這就是引人入勝,引人入藝術的勝景。我這次的策展文字試圖思考的重點,正如展覽題目所提示的,是他的“攝影”工作的“去幻”。首先說“幻”。這里的“幻”指的是遵循文藝復興時期的透視法則而發展完善出來的照相機視覺的制“幻”性質。由布魯內萊斯基發明、經阿爾貝蒂完善的單眼透視法則,要求畫家按此法則在一種二維平面上制造疑似三維縱深的幻覺。繼而,后來者又發明了暗箱,并且最終拜現代科技所賜發明了完美體現透視原理的觀看裝置照相機。而這里展覽的秦一峰的作品,就是以照相機攝得,其物質形態是照片,其呈現給觀眾的影像是負像。照例,以照相機拍攝所得畫面,一般都具透視感,具有空間縱深感。但秦一峰以照相機所給出的卻是灰調細膩豐富的平面,是空間縱深感被壓縮了的平面圖像。它們失去了由照相機視覺方式應該展示,而且也是照相機擅長再現的三維縱深幻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由秦一峰攝影所得的畫面是“去”空間縱深“幻”覺的,其畫面是去幻的。如果說單眼透視法則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為解決如何表征世界的問題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的話,那么秦一峰運用基于透視法則而發展完善起來的觀看成像裝置的照相機的拍攝,則是一種故意、決意用照相機來獲得壓縮了空間縱深而得抽象平面的負像攝影圖像的成功探索。這也是一次用照相機展開的“去”照相機視覺之“幻”的顛覆性探索。但從根本上說,這更是一次反文藝復興式“制幻”視覺效果的攝影探索,而也許這就是他的工作在更高意義上的“去幻”了。
[2017/06/18 08:48 晴] 鋁框1368x1099mm 8x10英寸明膠銀鹽負片 自然光 曝光8' [2017/06/18 08:48 cloudless]aluminum frame1368x1099mm 8x10inches silver-film.natural light.exposure for 8'
[2019/11/28 10:46 晴] 框137.5x110cm 8x10英寸明膠銀鹽負片 自然光 曝光42" [2019/11/28 10:46 cloudless]frame137.5x110cm. 8x10inches silver-film natural light exposure for 42" 節選自《讓我們看見負的存在、意義與價值》 顧錚 在秦一峰這里,承載了負像的底片本身,作為一個影像載體、而且是具有 其本身魅力的影像本身而被呈現出來。這是秦一峰對于攝影的獨到認識。 底片將事物反轉后所得到的有關事物的看法與感受,顯然不同于觀看正片 的感受(其實這感受與觀看也需要一種訓練)。但從來沒有人正視過底片 作為“負”的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如今,秦一峰具顛覆性地視“負”為“正”, 在將這個反轉過來的認識加以視覺化的過程當中,既給出了他獨特的視覺 體驗,也提示“負”的意義與價值。他幫助我們發現與理解攝影、也是看待 現實事物的新的立場與方法。我想再次強調的是,從根本上說,攝影攝取 的就是事物的影子。只不過誰也沒有意識到,這個寄身于底片的事物的影 子,本身也是值得正視與玩味的。人們老老實實地把底片上的負影作為一 個呈現照片上的正像的中介,認可其中介價值卻忽視了它本身具有的美學 意義與藝術價值。這次,他以其獨特的呈現方式,讓作為一種負存在的底 片的存在及其意義,大白于天下。
[2020/01/10 11:48 雨] 框137.5x110cm 8x10英寸明膠銀鹽負片 自然光 曝光48' [2020/01/10 11:48 rain]frame137.5x110cm. 8x10inches silver-film natural light exposure for 48' 秦一峰說:“我不要攝影要的”。那么,攝影要什么?攝影要的是通過機械、 光學與化學科技所做出對于世界的真實再現的擔保。這是由攝影所保證的 技術真實。這個技術真實,是由光影塑造的現實再現,其真實性在后來的 傳播實踐中還要受到人為主觀的加工甚至扭曲,但在這之前,它的真實性 是受到攝影這個現代觀看技術的擔保的。盡管如此,幫助此技術真實得以 實現的正負影像系統中的負的作用、意義與價值,從來沒有被正視過。今天,藝術家秦一峰所做的,就是讓我們看見負的存在!這是一種被他賦予 了一種美學價值的負的存在。這是一次有關“負”的徹底的美學探索。秦一 峰投注如此之多的精力,為了獲得一張作為正片的底片。不是為了一張可 以復制更多的照片的底片,而是為了終結底片作為復制的母體的使命與作 用而制作出本身具有觀看與美學價值的負像。
[2020/06/04 11:40 多云] 框110x137.5cm 8x10英寸明膠銀鹽負片 自然光 曝光2' 8" [2020/06/04 11:40 cloudy]frame110x137.5cm 8x10inches silver-film natural light exposure for 2' 8"
[2020/12/09 11:09 晴 ] 框137.5x110cm 8x10英寸明膠銀鹽負片 自然光 曝光18" [2020/12/09 11:09 cloudless]frame137.5x110cm. 8x10inches silver-film natural light exposure for 18" 秦一峰把本來是照片呈現過程中的一環(極其重要的一環)作為了目的。 他把作為中介物的影像載體底片上的負像,變成了具終極目的性的影像。 這是他對于攝影原理的本質的思辨的結果。本來不想輕易地、動輒就以 “元”來形容一個人的攝影、尤其是其以攝影來思考攝影為何的實踐。但秦 一峰的這一持續經年的影像實踐,如此不容置疑地、完美地證明其自身是 關于攝影為何的攝影,令我無法回避以“元”命名秦一峰的工作性質的誘 惑。如果說什么是元攝影,秦一峰的攝影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