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名青年畫家作品齊聚“不負韶華——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開幕式現場 8月16日下午,“中國國家畫院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邀請展:不負韶華——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舉辦開幕儀式。該展是中國國家畫院慶祝建黨百年系列邀請展中的最后一項,此前,書法、篆刻、山水畫、油版雕和花鳥畫、人物畫名家作品展已經順利開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展覽集合了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青年畫家100名,圍繞慶祝建黨百年主題創作了100幅大尺寸畫作。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中國國家畫院青年藝術中心及《中國美術報》社承辦。 開幕式上,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范揚,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趙衛,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副所長、青年藝術中心主任王躍奎先后致辭;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家何佳芮,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丁葒,故宮博物院青年畫家巨建偉代表參展藝術家發言。開幕式由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主持。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致辭 盧禹舜在致辭中介紹到,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國家畫院策劃舉辦了包括書法、篆刻、山水畫、油版雕、花鳥畫、人物畫名家作品展以及此次開幕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和之后將要出版的“百家爭鳴”理論文集,以800人、800件作品的形式,聚焦時代、聚焦人民、聚焦社會,聚焦人類社會進步的偉大歷程,聚焦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拼搏進取的偉大實踐為重點,圍繞百年黨史的偉大征程和輝煌成就,展現黨領導下的中國發生的歷史性巨變、人民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的發展變遷以及愛國主義、家國情懷、中國文化精神。這是中國國家畫院以自我階段性總結的方式,通過發揮國家美術團隊引領和導向作用的學術活動,來向黨和人民交上的一份用心用功用情書寫的沉甸甸的答卷。
中國國家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云主持開幕式 盧禹舜表示,此次展覽作為中國國家畫院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七個系列邀請展中的一個,最后亮相,有著特別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又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在藝術的領域里,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他們理應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理應走在引領時代審美風尚的前列。在我院的建黨百年系列邀請展中,特別將青年藝術家作品展單獨列出,并以“不負韶華”作為主題詞,就是期望借此發揮國家畫院“發掘青年人才、凝聚青年人才、培養青年人才,服務青年、引導青年”的社會作用,為美術發展的梯隊建設和接力奮斗儲備力量、接續能量,并帶動老中青三代藝術家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推動美術創作研究的良性發展。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范揚致辭 范揚在致辭中講到,“此次中國國家畫院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舉辦的七個系列展覽,可謂精彩紛呈,活動既是對中國國家畫院近年來創作成果的呈現,也是對當代中國創作整體水平的檢閱,非常成功!每個展覽都值得認真看,此次舉辦的青年展更要看,我們都是從青年畫家走過來的,一直沉浸在中國畫的傳統中,今天在青年畫家的畫里,我們看到了很多嶄新的觀念和辦法,青年畫家們視野廣闊,從城市到鄉村,從一草一木到大山大河,用他們自己的觀念和手法詮釋著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對歷史的認識、對藝術的的追求。展覽名字也起得好——不負韶華,我們老畫家不忘初心,青年畫家不負韶華,我們共同前進!”
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趙衛致辭 在展覽中,青年藝術家們不僅展現出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理解與尊重,更表達出對中國畫新方向的思考,青年藝術家們用新觀點、新語言、新題材來表達對當下社會的關注和看法,展示了青年藝術家當下的創作態勢,為中國畫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趙衛在致辭中表示,與老一輩畫家相比,當代青年中國畫家不需要打破各種所謂的枷鎖,他們解放思想包袱,以激流勇進的姿態保持著新銳意識,主動感受時代精神,尤其是密切關注當下發生的各種問題。這次展出的這些作品,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花鳥畫,對于不同的題材,他們的表現手法已初有建樹并具有自身的特點,作品呈現出來的風貌或博大雄渾、或婉約細膩、或古樸高雅。相當一部分作品,還在筆墨的現代性方面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呈現出當代青年中國畫家們多元化的創作方向和學術追求。這些青年畫家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傳統的筆墨功底上,有著比較堅定的傳承發展態度和較為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體現出他們強烈的探索精神、積極的理論思考、飽滿的創作熱情和大膽的創作實踐。這一共同點是中國國家畫院以及畫院歷代畫家所一貫珍視并大力倡導的,也是我們這次選擇作者作品的標準。最后趙衛對青年中國畫家說到,作為美術界的接班人,青年畫家最大的優勢是自己的年紀,應該不負韶華,秉承擔當精神,探索理念和創新方向,用作品反映時代、歌頌時代,用作品為人民服務、為時代畫像。
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副所長、青年藝術中心主任王躍奎致辭 王躍奎在致辭中首先代表承辦單位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介紹到,中國國家畫院青年藝術中心作為國家畫院青年創作的學術機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優秀美術作品,展現當下全國青年畫家的創作水平,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才華、切磋交流的平臺,特舉辦“不負韶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青年中國畫邀請展”,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我們希望通過組織一系列展覽積極引導全國青年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積極探索,開放胸懷,拓寬視野,以豐富多彩的藝術語言歌頌黨和祖國,展現自我、關注社會,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藝術創作始終根植于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用當代文化補充傳統文化,用當代精神激活傳統藝術,使中國藝術再次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
中國國家畫院青年畫家何佳芮代表參展畫家發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丁葒代表參展畫家發言
故宮博物院青年畫家巨建偉代表參展藝術家發言
部分嘉賓合影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觀看了展覽,他在采訪中談道,中國國家畫院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組織的七個不同類別的展覽,涵蓋老中青三代,涵蓋各個畫種,涵蓋各個藝術門類最優秀畫家的作品,讓我們看到了當代畫家對黨的熱愛和對黨的深情表達。展覽全面檢閱了當代中國畫家的責任、擔當和作為。七個展覽的策劃非常成功、非常及時,除了獻禮以外,也是一種梳理,一種總結,一種期待,一種持續的探索和超越,非常有意義。談及此次開幕的青年展覽,徐里表示,中國青年一代的美術家禮贊建黨百年華誕的作品,能夠看到新時代的青年畫家根植于傳統、立足于當代、面向于未來的學脈傳承;能夠看到年輕的一代畫家所賦有的希望、朝氣和生命力;能夠看到年輕一代畫家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挑戰自我、不斷從繼承傳統中來實現創新、創造所作的努力。的確,中國文化、中國美術的希望就在年輕人的身上。希望他們不負韶華,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能夠到火熱的生活當中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新的時代,在最具生命力的美好年華,為中國文化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作出獨有的貢獻。
展覽現場 觀看青年展覽讓中國畫學會會長田黎明真切感受了年輕的一代中國畫家所迸發的創作激情,以及他們在這個大時代中通過自覺地研究、探索、求索、思考、體驗,所生發出的生生不息的時代力量和時代精神。在田黎明看來,展覽中青年畫家體現了中國畫時代進取的面貌,呈現出了一代新人豐厚的精神內涵和文化自覺,非常可貴。“這個展覽我看到很多作品是在一種家國情懷的情感當中,產生了許多的新語言、新語境,也體現了當代青年中國畫家的責任擔當和高尚的情操,展覽中透出新氣象。此外,田黎明認為,展覽中的部分作品在探索性上達到了一定的深度。這個深度是立足于中國畫的文化的自覺和文化審美,體現了深邃的人文思考和人文體驗。在這些創作的取境、造境和生發境界的當中,能夠看到作者內在的人文積淀,這種積淀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與時代緊緊相融在一起的,也是在繼承和創造的基礎上把中國畫的語言放到了時代的進程來鑄造的過程,在時代的審美方面傳達出了一種情感、一種精神、一種力量,這就是時代感。所以展覽從整體上很有分量。” 展覽以30—45歲的青年藝術家為主,幾乎涵蓋了全國每一個省份,這些藝術家多是參加過國家級重要展覽并獲獎的優秀作者,基本反映了當下青年藝術家的創作面貌。百位青年畫家們以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主題,圍繞江山禮贊、時代新貌、華夏名勝、紅色圣地、鄉情故土、社會建設、美好生活、典型事跡、花卉禽鳥等積極向上的題材進行創作。談及此次展覽,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張江舟在采訪中談道,作為中國國家畫院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的重要板塊,此次展覽反映了當代年輕人的情懷,展覽呈現出了新氣象,能代表中國畫的未來。張江舟看到,參展藝術家雖然年輕,但都有著非常扎實的傳統文化功底,對傳統中國畫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長期的探索。同時這些青年藝術家雖然繼承傳統,但又不拘泥于傳統,有著大量的、鮮活的時代氣息,無論是從形式感覺還是筆墨處理,都體現出當代年輕人的追求,從形式語言本身就有了很強烈的時代氣息。此外展覽中的生活氣息很鮮活,展覽中沒有無病呻吟、閉門造車的東西,全都是從生活中來的,看得出來年輕人在生活中是下了大量的功夫,也看得出來這批年輕藝術家對祖國山河、對人民的熱愛,都是抱著一種激情在創作。所以展覽透出非常強烈的、非常鮮明的生活氣息。張江舟認為,這個展覽不僅僅是作為美術界學術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平臺,同時也將對豐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
展覽現場 據中國國家畫院原副院長紀連彬介紹,一直以來中國國家畫院從整個結構設置和發展戰略上都非常關注關心和支持青年藝術家的發展,通過院里的藝術教育和青年藝術中心的形式,團結和集聚了當下的美術界活躍的、最有影響力的青年藝術家,助力推動中國青年美術創作群體的創作研究和發展。談及對此次青年展覽的印象,紀連彬坦言,此次展覽的作品統一為2米×2.4米的大尺幅創作,展覽要求的大尺幅創作不同于他們以往的自由創作,可以說是對青年藝術家的能力的一次檢驗。青年藝術家們經過了大半年的精心創作,作品體現出了一種高質量,而尤其令人感到高興的是,從這些作品可以看到當代青年畫家對傳統的重視,每個畫家在傳承、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針對傳統都有自己的學術體驗,難得可貴。此外,紀連彬感到整個展廳凝聚了一種新時期的蓬勃朝氣,展出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反映中國社會發展變化的方方面面,體現了時代的面貌,傳達了時代的聲音,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當代青年藝術家對生活的觀察的視角以及對新時代審美的理解和闡釋,確確實實體現了新時代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激情、創作活力,狀態非常好。 “有人說青年是這個國家最美麗最動人的一道風景,那么也可以說青年美術創作是這個時代最美麗的一道藝術風景,”中國藝術研究院國畫院院長牛克誠認為,這些青年恰逢其時,他們趕上了一個特別好的時代,擁有這個時代最豐厚的饋贈,他們基本上是成長于20世紀70年代以后,在改革開放這樣一個大的時代環境,接受的觀念自由且多元。同時他們又經歷了圖像時代,與我們相比,他們更能夠和這樣的一個時代達到一種性格、智慧與能力上的契合。看到他們的作品感到特別有沖擊力、特別新穎,令人興奮。
展覽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于文江表示,中國國家畫院作為國家級美術創研單位,是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的地方,同時也兼具培養年輕藝術家的重任,中國國家畫院青年藝術中心就是為這些年輕的藝術家打造的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從此次展覽中可以看出來當下這些三四十歲的年輕畫家在藝術上的思考和追求,總體上相當不錯。從他們作品中可以看出來,這些年輕藝術家能夠耐得住寂寞,也能沉下心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一些外來的好的藝術經驗,在藝術語言上實現了突破,有很多閃光的東西。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烙印,希望他們不忘初心、不負韶華,創作出更多的、優秀的、有分量的、無愧時代的精品力作,奉獻給偉大的時代。 中國國家畫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尚可表示,“不負韶華”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是中國國家畫院為慶祝建黨百年推出的系列邀請展之一,系列展產生了很好社會反響。就知識結構和觀察視域的層面而言,年輕的藝術家有著自己的優勢和獨到之處,他們的思維敏銳,也敢于打破常規地思變,其藝術探索的觸角能夠多方位延伸,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看了今天的這個展覽,也可以印證如此的認知,一些作品有一定的新意,具體表現為年輕藝術家不僅在描繪現代生活方面反映了他們的感受,而且對于繪畫的本體語言,他們作出了諸多新變,賦予畫面以有意味的視覺體驗。繪畫的時代氣息或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與真切表現,更需要的是對自己內在精神的把握以及恰切的展示,年輕藝術家已有所為,也將大有可為。 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所長方向認真看了每一件作品,他表示看到青年人的表現方式在藝術語言、圖式探索等各個方面都有突破,十分可喜。年輕人的視角跟傳統的畫家有所不同,他們接受了各種豐富的媒體信息,形成了各種嶄新的獨特視角。而青年人的這些新的視角能夠給我們展開新的思考,同時也讓中國畫的表現空間得以拓展和延伸。此外,方向表示,作為一個專業單位來說,要創作出能夠表達這個時代主旋律的藝術作品。而如何把每個人的個性、把每個人的藝術特征、把每個人的心里的精神向往,通過各自的藝術語言來提升,實現藝術家的個性語言和時代主題的契合,一直以來是我們所努力的方向。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國家畫院通過七個展覽,體現當下各個畫種的創作狀態,取得的不錯的社會反響,實現了展覽構思的初衷。在主題性、藝術性上,都有了新的延伸和突破。 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所所長喬宜男同樣認為,青年作為中國畫創作的中堅力量,他們正處于創作的最好年紀,創作狀態很好,能敏銳把握時代氣息。從此次參展作品中可以看出青年藝術家們很好地繼承傳統的同時,也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審美精神和筆墨精神,他們將這個年齡段敏銳的藝術感受力和對時代把握的新鮮感,以及傳統審美精神和時代藝術相結合,我覺得這是他們最大的優勢。此次展覽充分把他們的優勢表達了出來,并體現在作品中,充滿了時代氣息,而且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探索,這是最重要的特點。 中國國家畫院人物畫所所長李曉柱在現場告訴記者,此次展覽的作品整體給人的感覺還不錯,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青年藝術家們的創作手法新穎、創作風格多樣、創作水準較高,作品中既有他們這代人對筆墨的新的認識,又有新時代畫家的創新與活力。青年藝術家們作為后備力量,從此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創作的閃光之處,對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具有特別意義。 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所長李虹霖表示,這個展覽的主題定位比較準確,充滿了生機,給人一種百花爭艷、欣欣向榮的感覺,在李虹霖看來,展覽有三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有新意,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從圖式、樣式、色彩,以及作品體現出來的境界上,有明顯的時代感,這是非常重要的,“筆墨當隨時代”,用作品來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我們的美好生活,這符合新時代的要求。二是有出處,展覽體現出有傳承,很多作品一看就知道大概的出處和體系,當然青年畫家也不是簡單的臨摹,他們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探索,這非常難得。三是有活力,展覽中青年畫家們呈現出了你追我趕、爭奇斗艷、活力四射的氣氛,當然只有競爭,才能夠知道自己的差距、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總體而言,無論是從展覽的策劃、畫家的選擇,還是作品的呈現,都使展覽展現出充足的青春活力。李虹霖同時也提出,希望年輕人不要驕傲自滿,因為相對于成熟的藝術家來說,他們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還需要更多參加展覽和交流學習,多下功夫,不斷提高自己,要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為標準再繼續努力。 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陳明看到,此次“不負韶華”展覽的青年藝術家作品不僅在題材上,而且在語言和形式上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在藝術形態上,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繪畫的固定模式,體現出當代青年藝術家的活力和開拓精神。作為當代中國美術創作的梯隊力量,青年藝術家是中國藝術創作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創作值得我們關注和鼓勵。同時,也期待青年藝術家能更加深入地挖掘傳統的豐厚資源,將之為我所用,從而最大程度地承續優秀傳統,開創未來。
展覽現場 作為參展藝術家代表,何佳芮表示,“中國國家畫院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對青年藝術家的培養,在工作、教學與各項活動中為青年藝術家創造許多學習和展示的機會,在此對畫院領導和同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讓我們傳前人之精神,樹青年之典范,將理想納入時代坐標,發憤圖強,紅心向黨,以百年榮光為火炬,燃青年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畫家,有責任有義務將這一份使命擔起,用手中的藝術之筆書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描繪我們心中的美好藍圖!” 丁葒為參加此次“中國國家畫院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不負韶華青年藝術家作品展”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們點贊!她表示,展覽集結了100位青年藝術家,以中國畫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形式語言為創作手段,向社會呈現了100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各位同仁為中國畫藝術不斷更新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能體察到藝術家面對藝術的真誠態度。從作品中既能感受到大家對傳統的尊重、對技藝的敬畏,更顯示出了對當代生活的文化自覺,營造了一派盛大氣象! 來自故宮博物院書畫臨摹組的巨建偉參加此次展覽倍感榮幸,他說:“繪畫藝術是我們一生的信仰,無論我們身處畫院、文博、高校,還是作為獨立藝術家,青年藝術工作者們一直未敢懈怠,都在以各自的形式,始終致力于對繪畫藝術的研究和學習。學習、傳承和發揚是我們具體的工作任務,我們不僅要認真學習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也要注重吸收外來繪畫藝術的精華;既要歸納前輩的創作經驗,也要提煉自我的生活感受;既要把握好專業標準,又要加強自身道德和修養的提升,以‘高格’和‘大美’的標準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格局。藝術事業的傳承是接力行為,在前輩們勇于開拓精神的引導下,我們一定會堅守理想,不忘初心,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和擔當。”
展覽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的舉辦也恰逢中國國家畫院創研新樓——明德樓啟用一周年。這一年,中國國家畫院圍繞國家重大決策部署、重要的歷史事件和重要的歷史時間節點,設計和開展了一系列創作研究工作,包括2021年圍繞“建黨百年”和“中國國家畫院建院四十周年”以及“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學術作品展”等舉辦的一系列創作研究成果展覽和學術活動,明德樓的三個展廳:一樓國風堂、二樓雅廳和三樓頌廳,展覽和學術活動不斷,檢閱創作研究成果,也為人民群眾奉上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視覺和文化盛宴,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這一年,中國國家畫院的藝術家們創作熱情飽滿、高漲,或深入生活寫生、或埋頭畫室創作、或活躍于展覽交流、或投身于學術討論,整個畫院工作緊鑼密鼓、充實有序,學術氛圍濃厚,在出作品、出人才方面,每個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展覽現場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