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現與書寫”當代藝術群展開幕2019年6月2日周日下午4點,“表現與書寫”當代藝術群展,于杭州遠洋樂堤港空中美術館順利開幕!此次展覽集中呈現了藝術家井士劍、蔡廣斌、鄧國源、毛宗種、羅威、龔新如、肖敏、乙蒙的作品。著名藝術家李山攜其夫人以及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馮翔也來到了展覽現場。
開幕儀式上,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井士劍先生、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蔡廣斌先生和策展人艾海先生分別登臺致辭。開幕儀式結束后,策展人艾海為參展嘉賓全面闡釋了本次展覽的策展理念。
自左一起:藝術家毛宗種、肖敏、羅威;遠洋新絲路文化有限公司副總張大波;藝術家李山、井士劍;策展人艾海;藝術家蔡廣斌、龔新如、收藏家熊平。 表現與書寫,一種詩學的表達…
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至今三十多年,從整個藝術格局來說,中國的當代藝術才剛剛開始,還有很多需內容需要研究和嘗試。那么表現與書寫,這種界定于寫實和抽象之間的表現形式,在中國發展的時間也是有限的,對于“表現與書寫”這樣一個有關乎寫實與抽象之間的展覽,我想分享“復調”這個詞,那么關于“復調”,我需要做一個相對的說明:作為音樂中獨立而又整體的名詞,相互彼此形成和聲關系,是音樂里主要創作技法。不同的旋律可以做不同的復調,復調手法的運用更能加強音樂發展的氣勢和聲部的獨立性。為什么會選擇一個關于音律的詞來作為對“表現與書寫”的作品來進行闡釋,其有可能的是此次展覽作品不僅在其顏色、構成、空間、語言等方面都給我了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這種感覺像是在聽一首旋律,有急促,有平緩,有高亢也有低沉,有平穩的前奏也有高潮的復調,這都通過作品而得到的視覺感官和生理反應。 而詩學立足文學美學本體,重新闡釋和評價詩學理論,以人的觀念的對象化,心靈化為基點,在新的美學及詩學的視野中,站在中國當代藝術的探索性和純粹性的基礎之上,詩性在當代藝術里得到一種傳承。而這次展覽的作品,不同色塊的破壞再建立;不同線條詩性而游刃的穿插;不同造型都是他獨立的形態;將表現繪畫的藝術風格在有限的畫布上無窮盡的打開,用書寫的筆意在平面空間中寫出多維度的空間…… 復調其實也存在韻律,整個畫面會被空白的安靜所調節,每一幅畫都有著不同的旋律,每一塊有規律或無規則的色塊反復錯疊之間形成的抽象形式,就如同對位與和聲,彼此呼應,這樣錯覺的聯想,讓人著迷。就如阿多諾所思考的?多芬晚期音樂風格,或者就是在勛伯格那里的無調性的新音樂體系。在畫面語言上,“表現與書寫”總能和音符聯系起?恚謖庋畝啾淶南嚀酢⒍啾淶納槎寄芮擅畹亍⑶崛岬亟岷掀?恚胰銜饈潛硐鐘朧樾粗幔婊占瀆醭雋俗約何⒚畹牟椒ィ泊蚩嘶婊緣男攣扯取?/span>
艾海 2019.5.20
展覽現場:
鄧國源雕塑作品《墟園之像》Ⅱ系列、蔡廣斌作品巜中國山-窟山系列(源于敦煌428窟.窟頂北坡東壁)06禪修.89011》
井士劍木刻版畫作品《愛的黑白系列》
羅威作品《從前有座山》系列、蔡廣斌作品巜中國山-窟山系列(源于敦煌428窟.窟頂北坡東壁)06禪修.89011》
右為肖敏作品《虛境1、2》、《復視》;左為蔡廣斌作品《中國山-窟山系列(源于敦煌428窟.窟頂北坡東壁)06禪修.89016》
左、右為毛宗種的作品《云上的日子系列》;中為龔新如作品《結》、《踏》
乙蒙作品《載我走》、《秘密》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7月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