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風正國風清,2019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即將開幕中華家風一直以來就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形成的風氣、風格和風尚,它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態度、處世方式。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國風正。家風一詞,源于西晉文學家潘岳的作品《家風詩》中,自述家族風尚:
“綰發綰發,發亦鬢止。日祗日祗,敬亦慎止。靡專靡有,受之父母。鳴鶴匪和,析薪弗荷。隱憂孔疚,‘我’堂靡構。義方既訓,家道穎穎。豈敢荒寧,一日三省。”
中華世紀壇傳統文化季2019“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將于2019年1月25日正式開幕。展覽共分為四大部分:家訓、家書、傳家寶、家風興萬家。選取中華民族不同年代的家風象征物:家訓牌匾、家族留存的家書以及家族代代延續的優良傳統、傳統技藝等,闡述了中華家風廣泛、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其中,涉及道德修養、思想覺悟、胸懷氣度:愛國、清正、孝道、忠厚、誠信、友善、仁義、感恩、謙恭、勵志、勤勞、節儉、求知、勇敢、堅韌、禮儀等風尚。 1、家訓 展覽的第一部分由家訓展開,家訓在中國形成已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個人、家庭乃至整個社會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家訓內容包括:為人處世、護家保族的規條;家眾日常起居及冠、婚、喪、祭等禮節儀式中的教誡和勸諭。不同的內容,或具有強制性,或具有勸諭性、約束性。 “家訓”板塊中通過祖上的遺言和族規、族訓、俗訓或鄉約,全面展示了中華民族從古至今在家規、家戒、家約等方面延續的優良傳統。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 君子之心公,由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皆吾學中所應有之事。
—清.陳寶箴《書扇誡示五孫隆恪》 釋文:君子之心公正光明,從親近關愛自己的親人推廣到厚待他人,從厚待他人推廣到愛護 天下萬物,這些都是我們在求學成德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重要方面。 2、家書 家書,即家人、內親外戚之間的通信。約從文字產生以后,家書就已出現。作為中華民族民間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學、美學、書法、禮儀、郵政、包裝、紙張等文化的綜合載體。千百年來,家書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文化,維系著人間的親情,展示了個性的光芒,也真實地記錄了時代的變遷,是一個反映民意和民間思想的寶庫。
楊體銳烈士致祖父母書信 豫西討袁軍司令楊體銳烈士致祖父母書信,充滿革命豪情。面對死亡,楊體銳樂觀自信,表現出“未得為國滅賊”的惋惜之情。“人固有一死,此死固孫所樂”,其慷慨赴死的精神令人感動。其后代創辦了楊體銳紀念館,傳承其精神。 3、傳家寶 展覽的第三部分“傳家寶”,延續展覽前兩部分“家訓”、“家書”的精神內涵,將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物件、技藝以更加具體的故事及文物進行展現。 一件文物,或一枚紐扣、一盞油燈、一種技藝都能詮釋出一個家庭或家族的感情寄托和精神傳承。 傳家寶,代表著一種信仰,是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情感寄托、文化底蘊、行為準則,涵養和氣度的象征。是家族的護身符,是家族生生不息的見證,是一個家族重要的精神密碼,是維系家族、溝通代際的紐帶。
五代六代七代燈籠張全家福 汴京燈籠張始于清朝末期,是制燈藝人張太全留下的絕技。燈籠張世居開封,為當地著名彩燈制作世家,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在歷代的傳承與發展中,形成了造型突出,用料考究,注重材料色與光源色的一致性,將多種藝術融為一體,實現傳統制燈技藝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的制燈特色,現已傳承至第七代張俊濤手中。 他與父親從 2000 年開始,投入了大筆的積蓄,從國內各地搜集資料,開始古燈的研究復原工作。
傳承人張俊濤照片 經過多年的努力,恢復了千眼千手佛燈、走馬燈、立體汴京八景無骨花燈等近 50 種傳統古燈。2010 年,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張俊濤辭去職務,舉家搬出祖宅, 將祖宅辦成彩燈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博物館通過展示彩燈作品、圖文介紹和現場操作演示,讓彩燈的歷史、制作的技藝與流程廣為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這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正如張俊濤父親所說:“這項技藝不僅僅是我家的了,而是國家的,大家的,我們有責任把它傳承下去。” 4、家和萬事興 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是一個家族的共同信仰。“家風興萬家”作為整個展覽的最后一個重點部分,時時刻刻提醒我們,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維護家族家風正氣,延續家族家風信仰是我們每個人刻不容緩的責任。因著這個信仰,一個家族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 讓后代子孫因之產生思想上的強烈共鳴,并體現在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
馮學文60大壽時所拍全家福 馮學文家庭——修志編譜 回報鄉恩 家規家訓:生活中勤奮治家、潔身重友;家庭中孝老愛親,寬容家人;工作中正己正人,包容他人。 馮學文的家庭是一個平凡而幸福的八口之家。2006 年因病離職后,帶著病體,在妻子和孩子們的支持鼓勵下,馮學文開始了為家鄉編寫村志和家譜的公益事業。馮學文的家庭十分和睦,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 村民的家譜,于2015年年底完成家譜的編寫工作,共打印成書950冊。2013年,村里創建了“沁水營村鄉情村史陳列館”,馮學文擔任館長和解說員。2015年,在“大興區鳳河流域歷史文化展覽館”擔任解說員。 幾年來從事當地民事工作數百件,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稱贊。馮學文身懷感恩之心,在為家鄉人民舌耕筆耘的奉獻中忘記了自身的病痛,和家人們一起感受到充實和價值,得到了心靈的洗禮和升華。 展覽現場效果圖
家風起自家庭立足于家庭,且對社會的進步、人性的升華、民族的凝聚、文明的拓展,都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家訓、家書、傳家寶、浩然家風在時光的流轉中,不斷地傳遞著一脈溫情,講述著一段段溫暖感人的故事,傳遞著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激勵著后人不斷前行。 從古至今,有無數個優良美好的家風故事感動著世人。他們以家庭為單位,向廣大社會傳播著正能量,用微薄之力感染周圍,助推整個中國和諧相善,欣欣向榮。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中華家風是貫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經脈,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精神財富和無價之寶。 一起來大壇重拾家風,在“和合文化”的吹煦中,溫暖家親,溫暖社會,讓我們整個國家風清氣正! 大壇展訊 《2019中華家風文化主題展》 展覽時間 2019.1.25-2019.2.24 (觀展時間9:00-17:00,16:10停止檢票。每周一閉館,節假日除外) 展覽地點 中華世紀壇二層世紀大廳 票務信息 展覽免費參觀,請攜帶身份證件安檢后進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