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洞見中的突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展開幕
4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鏡頭下的城市 如果你什么規(guī)則都不懂,什么活動都沒參與,也沒有什么特別想買的東西,每天看著周圍人熱熱鬧鬧地為雙十一做準備、自己卻默默旁觀,恭喜你就是傳說中的“雙十一編外人員”,也恭喜你可以在第一天就能看到一場震撼的藝術展。
活動現場 2018年11月11日,《無境的追尋》即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展,在北京大都會藝術中心正式啟幕,這是大都會藝術中心呈現的又一次城市主題高規(guī)格展覽。該展展出了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計洲、劉大地、史國瑞、王川(按姓氏拼音排序)四位藝術家的經典作品,涵納當代暗箱攝影、人造幻像景觀作品、中國傳統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存在形態(tài)主題作品,以及粒子系列作品,其中諸多作品曾參展中國、亞洲、以及歐美藝術展。
活動現場 《無境的追尋》,首展日爆滿 此次展覽是罕有的聚首四位當代攝影藝術大家,并呈現出獨特各異表現形式的展覽,策展之初便備受矚目。大都會藝術中心特邀青年批評家、藝術史學者、現任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教學部主任葛玉君老師擔任藝術主持,藝術家、媒體人士、藝術界人士,以及熱愛攝影藝術的大眾,齊聚在此,現場觀者爆滿,氛圍熾熱。
展覽現場 葛玉君老師親自為展覽作序,他談及:此次參展的四位藝術家作品,展現了攝影與造型(繪畫)、物質性與非物質性、技術性與手工性之間的關聯,攝影自身的批評體系的建構,“攝影師的藝術”與“藝術家的攝影”之間的張力關系,攝影的邊界以及攝影的外延等。攝影作為獨特的媒介,在技術層面、美學層面、繪畫層面上,“攝影”藝術與造型藝術在維護著親密的“共構”關系的同時,又保持著審慎的距離,進而完成其“藝術中的另一個藝術”的別樣存在…… 四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的無界追尋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一/ 計洲的地圖山河 “由地圖褶皺而成的山川,有書本雕塑而成的都市景觀,已然是一件裝置藝術,經由計洲的攝影之眼,使其獲得了更為豐富的圖像的意義與更為多元化內涵的解讀。人造的景觀與自然的景觀之間的幻化,帶來的是對攝影在探討現實與虛構之間關系的有效性的質疑”——這是計洲的系列作品 《地圖》與《模型》。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計洲,1994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2005年畢業(yè)于巴黎第一大學并獲得藝術碩士學位。計洲對當代社會的沉靜觀察體現在他以物品為主體的攝影或雕塑作品中。計洲的作品由物件和裝置的并不反映其原態(tài)的圖像構成,以此探索了圖像的碎片性和完整性。他的《塵·跡》系列在諸多亞洲藝術展以及2013年紐約軍械庫藝術展中展出。
計洲作品:地圖-10 The Map-10 2017 100 x 240 cm /二/ 劉大地和他的粒子 劉大地的粒子系列作品曾讓全球藝術界耳目一新,千萬顆粒子即是核心。他創(chuàng)造性地將顆粒、點陣這抽象的“依托單位”從攝影繪畫以及種種局限的面中超越了回來,從銀鹽乳液和相紙的糾纏關系,又到對于粒子縫隙空間和曝光時間的抽象舞蹈,通過巨大的顯影設備,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粒子宇宙。 2011年至今,劉大地多次參展洛杉磯藝術博覽會 LA ART SHOW ,作品廣受好評,且先后參展了首屆長江國際影像雙年展、2015上海攝影博覽會(PHOTO SHANGHAI 2015)、ADCCLA藝術交流展,更受邀參加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主辦的第九屆國際攝影技術雙年研討會(9th biennial alternative photographi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并做了主題演講。 據悉,此次展出的劉大地的《項目-II》、《項目-III》,還將運抵洛杉磯,參加2019年洛杉磯藝術博覽會。
劉大地作品:項目-III 2015 PROJECT-III 2015 162x182cm /三/ 史國瑞針孔中的城市 沒有鏡頭,沒有相機,他登上黃浦江對岸酒店最高層,將窗戶全部封閉起來,只留下一個小孔,迎接外部的光,他靜靜等待6個小時,完成了《新上海》的創(chuàng)作,而這種古老的攝影方式在全世界僅有三五位藝術家在使用。 史國瑞,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針孔攝影家,曾用暗箱攝影的方式完成了《金山嶺長城》《珠穆朗瑪峰》等巨幅暗箱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他的作品被巴黎國家當代藝術基金,美國舊金山迪揚美術館,美國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美國邁阿密Cisneros Fontanals基金會等多個國家的美術館收藏。 此次大都會展出了史國瑞老師的《延安》、《新上海》、《北京CBD》,從革命根據地,到大上海,再到北京,用光呈現的城市建筑,清晰的深淺、灰度,像一場歷史流動的敘事。
史國瑞作品:北京CBD 2013 Beijing CBD 2013 218x140cm /四/ 王川像素的變換
王川是活躍在一線的當代攝影藝術家及策展人,1990年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書籍藝術系,2000年畢業(yè)于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藝術學院MAVA研究生班(與中央美術學院合辦),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攝影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發(fā)展規(guī)劃處處長。在學術方面強調將攝影作為視覺媒介進行考察、解讀并展開實踐探索,同時在個人藝術實踐中持續(xù)關注“中國傳統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存在形態(tài)”主題和基于攝影媒介和語言的探索。 王川側重于對攝影的歷時性與共識性的研究,用當代的風格體現歷史性,數碼和馬賽克,將有歷史感的畫面做一個調換。此次參展的《火》、《突厥人》、《北朝》、《自在》等作品反映了王川近些年來文化關照,他對于圖像的符號化處理,對歷史片面化、碎片化的擷取與不同的文化板塊之間的跳躍,看似偶然遭遇式的甚至無厘頭式的無關聯背后,卻隱含著內在的、激烈的甚至對抗的張力關系。
王川作品:標本 本次展覽的四位藝術家,恰好都與造型(繪畫、設計)藝術有著學緣上的關聯,從不同的層面,給予攝影以自身美學意義上深層的文化關照,并從觀念、立場、材質及其邊界的外延與內涵等方面分別作出深入的闡述,值得親臨現場感受其當代攝影藝術的魅力所在。 萬科的野心:藝術萌發(fā)“城市更新”戰(zhàn)略 此次展覽所在的大都會藝術中心,正是萬科傾力打造的當代藝術中心,同時也是萬科的“城市更新”戰(zhàn)略的組成部分。什么是城市更新?隨著時代和經濟的變遷,諸如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城市內部功能已經發(fā)生了變化,并且隨著城市外遷而面臨功能的調整,因此萬科提出了“針對存量資產收購、提升并且再設計成為適合市場和客戶的產品”的城市更新戰(zhàn)略。
萬科一直思索城市更新進程中,人與自然、建筑、人文的關系,思索城市文創(chuàng)發(fā)展對人居的嶄新意義,因此,萬科選擇了以藝術為切口,并啟動了可持續(xù)的公益行動——V-ART藝術計劃,旨在全力扶植當代藝術家,以企業(yè)之力支持城市文創(chuàng)產業(yè)。萬科希望,以藝術的創(chuàng)造力,去傳遞時代的價值與城市發(fā)展的理念,同時讓藝術更靠近城市,靠近普通大眾,讓城市與人居發(fā)展進程有更多來自人文藝術的感動。 無境的追尋 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展 藝術家介紹 計洲: “由地圖褶皺而成的山川,由書本雕塑而成的都市景觀,已然是一件裝置藝術,經由計洲的攝影之眼,使其獲得了更為豐富的圖像的意義與更為多元化內涵的解讀。人造的景觀與自然的景觀之間的幻化,帶來的是對攝影在探討現實與虛構之間關系的有效性的質疑”。這,就是計洲先生的系列作品《地圖》與《模型》。計洲先生,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1994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2005年畢業(yè)于巴黎第一大學并獲得藝術碩士學位。計洲先生對當代社會的沉靜觀察體現在他以物品為主體的攝影或雕塑作品中。計洲的作品由物件和裝置并不反映其原態(tài)的圖像構成,以此探索了圖像的碎片性和完整性。他的《塵·跡》系列在諸多亞洲藝術展以及2013年紐約軍械庫藝術展中展出。
劉大地: 1997年他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家越野車俱樂部-蜂鳥越野車俱樂部,2001年他帶領北京蜂鳥越野車俱樂部選擇了以國人、國車越野遠征的方式為申奧加油助威。 開展了“北京至莫斯科遠征申奧助威”活動,這是中國人以民間組織的方式成功駕車跨越歐亞大陸并為申奧助威。2003年1月作為第一個代表中國的選手參加了巴黎-達喀爾越野拉力賽,這是中國車手首次參加國際水平的越野拉力賽。接下來的幾年關于他的聲音忽然少了,當人們再次聽到劉大地的名字,他已經是以職業(yè)藝術家的身份出現。2006年開始劉大地先生用感光材料作為媒介來探索影像的更多可能性,做出了很多新的嘗試。他的作品多次參展洛杉磯藝術博覽會 LA ART SHOW ,其作品廣受好評。2015年更受邀參加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主辦的第九屆國際攝影技術雙年研討會(9th biennial alternative photographic international symposium),并做了主題演講。正如劉大地先生認為:所有藝術作品都是能量的承載體。只有當觀眾成為夢想家的時候,藝術才得以釋放其能量。
史國瑞: 中國最著名的針孔攝影家史國瑞先生。由于攝影直接感光在相紙上和對自然光的依賴,每幅針孔攝影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史國瑞選擇的攝影對象許多都是歷史文化遺產,他用針孔攝影如此古老的攝影成像技術賦予這些偉大的文化遺跡更加迷人的象征性。針孔攝影的不可替代性,使史國瑞的作品成為中國當代探索攝影藝術終極價值的先聲之一。他曾用針孔成像的方式完成了《金山嶺長城》《珠穆朗瑪峰》等巨幅針孔攝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他的作品被巴黎國家當代藝術基金,美國舊金山迪揚美術館,美國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美國邁阿密CisnerosFontanals基金會等多個國家的美術館收藏。
王川: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川先生。王川無疑是中國當代攝影的親歷者、參與者與研究者。他對“純膠片”到“膠片+數字”到“純數字”的每個階段都保有敏感的問題意識,從早期對于“繪畫性攝影”可能性的探索,到“像素之于顆粒”的攝影內部問題的校正(再聚焦系列),再到對大眾化圖像世界的反思過程中,基于攝影性的內在體驗、源自膠片時代的美學建構及攝影與繪畫等問題場域的勾連,是貫穿其創(chuàng)作的潛在線索。王川先生是活躍在一線的當代攝影藝術家及策展人。在學術面強調將攝影作為視覺媒介進行考察、解讀并展開實踐探索,同時在個人藝術實踐中持續(xù)關注“中國傳統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存在形態(tài)”主題和基于攝影媒介和語言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