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羊城之夏 | 家門口的文化節:“高雅藝術”進社區,轉角“遇見法蘭西”第一次與公共文化親善大使’羊小夏’合影,我感到很激動。特別是在書香與咖啡相伴的氛圍下,市民還能聆聽到高雅藝術講座,讓這個城市充滿了溫暖。”生物科技專業畢業的的陳絲絲,是黃埔科學城某高新科技企業的一名科研人員。她早早就來到了講座現場,對18日和19日連續兩場的專題講座內容充滿期待:“我都經常來文化館,讀書聽講座看展覽,因為離市中心有點遠,也希望通過這個渠道,豐富自己的藝術知識體系,提升個人藝術素養。” 18日下午,位于廣州科學城創新大廈的黃埔區文化館緣創咖啡文化分館,迎來廣州公共文化親善大使“羊小夏”走讀文化黃埔。伴隨著輕緩的音樂,不少正在看書的市民帶著孩子,主動與“羊小夏”合影留念,讓書香四溢的咖啡文化館,頓時沸騰了起來。
確認過眼神,都是來聽講座的人。 記者從主辦方廣州市文廣新局公共文化處了解到,作為“羊城之夏”2018廣州市民文化節的重頭文化惠民活動,“遇見藝術”高雅藝術講座始自去年,每年7/8/9月三個月總共12個周末在廣州圖書館開講,繼去年成功遇見“文藝復興、歌劇、嶺南古琴”之后,今年則是遇見“法蘭西、芭蕾舞與中國書法”。連續12場的講座文化知識含金量高,既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備受市民追捧,線上直播點播量近百萬,線下聽眾每年有近萬人。 為了讓更多市民近距離享受真正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知識,8月18日、19日,“遇見藝術”高雅藝術講座第一次走進社區,走到離市民群眾工作生活更近的地方,第一站就是黃埔區文化館和圖書館緣創咖啡分館,連續兩天開講“遇見法蘭西”,來自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與人文學院的趙興講師,帶領現場近100位觀眾,鑒賞了極具強烈戲劇性的巴洛克風格、精巧柔媚的洛可可藝術以及新古典主義藝術的近百幅高清藝術作品,系統介紹了新古典的文藝創作,為黃埔居民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經典講座。
遇見藝術’走進社區,不僅接地氣, 也為基層文化建設增添精彩” “遇見藝術’高雅藝術欣賞講座是廣州市民文化節的一項重要內容,每年這個活動,我都會親自參與并現場感受,這對于提升自身文化藝術素養很有幫助。”廣州市黃埔區文廣新局副局長張騫表示,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就潛藏在離市民工作生活最近的最后一公里,黃埔區一直非常注重打造“十分鐘文化圈”,“遇見法蘭西”系列講座走近黃埔區市民,對于提升黃埔區文化品牌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選在緣創咖啡文化分館舉辦,旨在想通過這個活動,吸引周邊上班的白領前來體驗公共文化福利。 “我希望在基層不單有廣場舞等常規的文化活動,更要有提升市民藝術素養的高雅文化活動。”張騫認為,“遇見藝術”系列講座打破傳統觀摩的方式了解歷史,今天的“遇見法蘭西”講座通過一幅幅代表人物的作品故事,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讓市民了解高雅藝術背后鮮為人知的時代精神與歷史故事,引導他們“發現美、追求美、做美人、行美事”,通過提升市民的文藝美學素養,進而提升他們的文明素養。
廣州市黃埔區文廣新局副局長張騫(前排左二)來到現場參與講座。 “公共文化服務創新就潛藏在 離市民工作生活最近的最后1公里” 近年來,黃埔區文化館在積極參與廣州市文化館舉辦的各項文化活動的同時,也推出“品樂黃埔”系列文化講座,將文化知識送進社區,實現市民不出一公里便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為了將公共文化服務滲透到區轄內的街道、企業,黃埔區文化館推進總分館建設,去年已完成7個分館建設,其中3個企業園區文化分館、4個街道文化分館,采取’政府與企業共建’的模式,讓住在周邊的市民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黃埔區文化館館長丁嘯介紹說,今年,黃埔區文化館還計劃擴建12個分館,其中2個企業園區文化分館,10個街道文化分館,真正打造“一公里文化圈”,讓市民在周邊可以報名參加舞蹈、音樂等各類公益培訓活動。
黃埔區文化館館長丁嘯接受記者采訪。 “緣創咖啡館不僅是黃埔區圖書館分館,也是黃埔區文化館分館,讓黃埔區市民喝咖啡、看書、聽講座于一體。”廣州開發區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副總經理邢寶偉表示,該館是由黃埔區探索“政府主導資源補給、園區企業自主運營、社會力量參與”模式,引入廣州科學城轄區8家企業共同籌建,形成了具有“三位一體”功能的文化場所。該館為科技工作者和附近居民提供企業路演、創業培訓和公共文化活動等各類服務。目前,該館已引入了共享健身房、共享朗讀亭、共享沙發客、共享鋼琴等共享產品,該館已打造成為24小時開放共享的綜合型創新創業服務社區。
“有計劃一家人去法國旅游,聽了趙老師的講座之后,再去盧浮宮觀賞那些藝術作品,理解會更加到位,感受肯定會更加深刻。”一位在政府機關單位工作的尤先生說,“遇見法蘭西”系列講座讓自己了解到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流派,可以幫助自己擴充知識面,提升自身的文化藝術素養。
講座結束后,在英國留學回家過暑假的聽眾簡煒怡悄悄地發了一則朋友圈:“在家鄉感受到了文化的日常,文化節進社區的意義就在于,好東西就在家門口,藝術正在悄悄地走近你身邊,文化本來就不是什么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東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