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日,佳士得香港2023秋季拍賣圓滿結束,總成交額30億港元,成交金額比率近90%;展現了市場的強勁需求和高度活躍度。此次拍賣誕生了1件億元級別的拍品和54件超過千萬港元的成交拍品,同時,30%拍品成交價超過了高估價;與2022年秋季相比,買家數量增長了近10%。
漢奇藝術空間當代藝術邀請展
黃賓虹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藝術與文獻展
靳尚誼:倫勃朗是我的至愛
周春芽:一生唯一靠體力掙錢的四十天
2021年7月26日凌晨三點,西泠印社二〇二一年春季拍賣會壓軸落槌,總成交額9.6億元,總成交率83.6%。國內藝術春拍季圓滿收官。標舉學術氣派,領航文人門類,本屆西泠春拍再度彰顯全門類協調發展,以突出的文人品味,表征百年西泠印社文脈傳承與品牌格調。古代書畫、篆刻印石、名硯、金石碑帖門類,以經典審美抵沖大環境影響下藝術市場的波動;中外名人手跡門類,釋放極強的文化號召力;文人紫砂、文房瓷雜、錢幣等門類,市場參與度高,是為激發市場活力的重要支撐。
(2021年7月22日,上海)創辦于1953年的中國日用百貨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百貨會),在7月22日迎來了它的第115屆,作為全亞洲百貨行業的資訊交流、新產品發布貿易平臺,承載了近3000家家居百貨行業全品類、高品質產品的發布與交易,展商參展目的也多為締造品牌形象、捕捉業內風向、以及構建深度人脈。
‘花開次第,三生萬物’,由禪溪茶藝術空間主辦,大華時空(北京)有限公司協辦的齊派名家大華先生弟子張琳、白羽璐、馬曉英禪畫展將于7月24日上午10點在北京禪溪茶藝術空間開幕。展覽日期為2021年7月24日-8月24日。
2021年7月18日,澳頭VISION公共藝術展攜諸多國內藝術、建筑、設計、文旅、教育等各領域大咖相聚美麗廈門,共話“公共藝術與城鄉文化建設”。
2021年7月22日,北京——清晨的雨水拂去了大暑帶來的心頭燥熱,眾多藏家和藝術愛好者們齊聚王府半島酒店5層,共同舉行第三屆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AFIH 2021)的開幕式。
2021年7月17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中國美術報》社承辦的“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一畫開天·洪厚甜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頌廳拉開帷幕。此次展覽作為中國國家畫院“大道不孤”系列展的第八回,展出了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洪厚甜書法作品77幅(件)。此次展覽既是洪厚甜40余年書學的回顧和總結,也是作為新時代藝術工作者向黨和人民的一次匯報。
2021年7月16日,第二屆花鳥島國際藝術節開幕式在舟山市嵊泗縣花鳥鄉舉辦,此次藝術節展期2個月。本次藝術節首倡并強調以青年藝術家為主體,聯合國際各藝術院校進行駐地藝術合作和社區參與,來呈現多元共生的藝術生態發展。旨在為青年藝術家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臺。
2021年7月18日上午10 點18分,由孚鏈藝統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石齊原創加密限量絲網版《獨尊圖》正式發行儀式于北京絲路華興藝術中心順利開幕。
2021年7月10日,中國油畫學會在北京舉行第六屆代表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老中青畫家代表歡聚一堂,共商中國油畫藝術事業未來發展。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油畫學會第六屆理事會,丁一林等208名代表當選為理事;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學會領導班子,許江當選為會長,馬路、閆平、范勃、龐茂琨、雷波當選為副會長,張曙光當選為秘書長。
7月4日,“云夢澤——王大朋雕塑展”在高新區美術館成功開幕。在時代空間的支持下,此次展覽集合了30余件王大朋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受到了廣大觀展者的好評。
2021年7月1日,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北京畫院共同主辦的“紅——色彩與中國畫研究系列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面向公眾展出。
2021年7月1日起,澳頭VISION繼續推出第二期大型公共藝術展——曦光耀,鑄百年。此次澳頭公共藝術展的作品更強調青春、生動,輕松的風格,帶來昂揚向上的基調;展覽同期啟動澳頭藝術駐地計劃,為所有的青年藝術家敞開,敢于夢想,敢于進步。你可曾欣賞過澳頭海邊的日出,當太陽躍升海面,陽光均勻溫暖地灑向了萬物。沒有對立,沒有分別,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而又自由的——這就是光。一百年前,一道光刺破籠罩在大地的黑暗,并逐漸成為了億萬人的信仰。
2021年7月2日,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中國美術報》社承辦的“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聆聽風吟·于文江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明德樓頌廳拉開帷幕。此次展覽作為中國國家畫院“大道不孤”系列展的第七回,展出了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主任、國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于文江人物畫作品及寫生作品120多幅(件),是他調入中國國家畫院(原中國畫研究院)21載的整體回顧。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聽過這一幅名畫,那就是《韓熙載夜宴圖卷》,這幅國寶級作品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繪畫作品,現存宋摹本,絹本設色,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韓熙載夜宴圖》作品如實地再現了南唐大臣韓熙載夜宴賓客的歷史情景,細致地描繪了宴會上彈絲吹竹、清歌艷舞、主客揉雜、調笑歡樂的熱鬧場面,又深入地刻劃了主人公超脫不羈、沉郁寡歡的復雜性格。
2021年7月3日,由倉美術館主辦,德信產商文集團、青蕉文化聯合主辦的“時間艙——國際當代藝術展”在杭州倉美術館盛大開幕。本次展覽以“時間艙”為題,意欲引入時間意識,切片當代藝術對客觀世界的映照,既是審視過去,同時也關照未來。展覽展出26位當代藝術家的40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攝影、裝置、影像、行為等多種媒介,呈現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近半個世紀的當代藝術生態。
第三屆北京城市藝術博覽會(AFIH 2021)將于7月22日至7月25日在北京王府半島酒店揭開帷幕,致力于為藝術愛好者和藏家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藝博會體驗。
一件抽象派雕塑如何契合一座現代化辦公樓,公共藝術在商務空間中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法國當代藝術家NathalieDecoster的兩件標志性雕塑作品在上海金融街中心一期(下文統稱1FS)揭開面紗,其中一件便是她最著名的作品,曾在法國戴高樂機場展出的“Temps qui pas”(寸陰是惜)。而另一件作品“Air du Temps”(功在不舍)則與前者呼應。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期,在法國因不滿經濟發展與文化停滯的沖突狀態,學生掀起了五月風暴;日本青年幻想自己“可以主導顛覆世界的革命”,強烈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及對日本的支配;而此時的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淖,羅伯特·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遇害。國際秩序動蕩不安的洪流之下是全球化進程中的意識形態沖突和文化的強勢交流。
6月25日,青島黃盒子美術館聯手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黃盒子開放展”新聞發布會在上海舉行。圍繞“從開放到放開,從突圍到破圈”的展覽主題,“黃盒子開放展”藝術論壇同步舉行。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中講:“會心處不必在遠。”今年已經九十歲高齡的韓羽先生,出版了最新力作《我讀齊白石》,是近年來其對齊白石研究成果的全面呈現。北京畫院作為齊白石研究的重鎮,特以此書作為策展和研究的出發點,于2021年6月25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會心不遠——韓羽讀齊白石”展覽。本次展覽由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傳統中國繪畫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承辦,河北尚逸文化公司協辦。
粵ICP備17060710號-1
本網站上的圖片、文字、字體等,若發現侵害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盡快處理,謝謝!聯系方式:2275090288@qq.com